古寧頭潮間帶工作坊 永續石蚵產業

楊明哲老師講授蚵田的相關知識。(許峻魁攝)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推動「112年度南北山潮間帶生物資源調查及長期監測人力培訓計畫」,由在地NGO團體「社團法人金門縣社區產業創生協會」執行,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學者授課與指導,並規劃古寧頭地區南北山蚵田生物資源的監測方法和一系列的工作坊訓練課程,培訓在地蚵農生物資源調查能力。
金管處於昨(25)日起,首場活動一連三天在古寧頭社區活動中心、南山潮間帶、北山潮間帶等地,首次辦理了三場次的培訓工作坊,除了帶領蚵農及社區居民公民科學調查方法,室內課程亦講授當民俗祭祀遇到科學潮汐,並由蚵農共同創作南北山蚵田地圖,課程緊湊扎實。
金管處表示,此次課程邀請任教於靜宜大學、同時為中山大學博士後研究員的楊明哲老師,協助規劃今年度蚵田生物資源的監測方法和訓練課程,另還請到金門潮間帶生物觀察第一把交椅的洪清漳老師,以及曾在水試所任職、當年成立石蚵產業文化館的重要推手張寶仁老師、專精於民俗諺語的鄭藩派老師、對民俗祭儀研究深入的葉鈞培老師等共同授課。
金管處說明,規劃這項課程的目的,在為古寧頭建立資源調查的基礎、為在地培訓自主監測生態環境的能力、增加對南北山潮間帶生物資源的認識、透過記錄傳承古寧頭潮間帶的傳統文化,期能提升公民意識進而投入自然資源保育的行動;且日後社區在推動石蚵文化生態旅遊時,也能提供遊客更深入的體驗,使孕育在地傳統石蚵產業的潮間帶生物資源與環境得以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