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多一份冷靜少一件詐騙 注意防範常用詐騙手法

發布日期:
記者: 莊煥寧/金城報導。
點閱率:775

  詐騙手法如同變形蟲般不斷變化,當被害人發覺被騙後,往往為時已晚,損失慘重,縣警局提醒大家平時一定留心注意,幫自己、也幫家人多留意最新詐騙趨勢。
  警方提出常見的詐騙手法包括:
  來電號碼開頭顯示「+」、「+886」,利用特定事件吸引顧客注意,再引導操作網路銀行或ATM,民眾在不知不覺間進行帳務轉出交易。詐騙集團謊稱因購物網站有誤刷訂單等情形,造成需額外支付費用。再偽裝銀行客服人員來電,於核對個資及銀行帳號資料過程中取得民眾信任,最終以「開啟授權」、「解除分期」等話術引導操作轉帳交易。
  詐騙集團佯裝特定機關,發送簡訊、iMessage或Email,誘導顧客點擊釣魚網站連結,藉此竊取個資、帳號或密碼。詐騙集團假冒銀行,發送簡訊聲稱帳戶出現異常或網路銀行更新失敗,需點擊簡訊內連結進入網路銀行。該網頁為釣魚網站,民眾誤以為進行登入操作,實際上已遭竊取登入的帳號及密碼。
  詐騙集團利用散播假投資訊息及邀請加入投資社團,並以「保證獲利、風險低、穩健經營」等話術勸誘投資,而實際上為非法吸金平台。詐騙集團透過簡訊,表示投資虛擬貨幣獲利可觀,顧客遂依指示多次至銀行匯款。初期會讓顧客產生獲利錯覺,當投入金額達一定規模,就再也聯繫不到對方。
  詐騙集團假冒身分於各類交友網站或通訊軟體,透過聊天等手法取得信任,再藉由急需資金、代付機票、遭遇變故等說詞,要求提供援助資金。詐騙集團假冒敘利亞戰區軍人,以照片外加甜言蜜語進行網路交友,並要求顧客幫忙匯款,協助他調離戰場。一旦匯出款項或察覺有異,對方即斷絕聯絡。
  詐騙集團於社群網站張貼商品廣告,以遠低於市價或是限時限量的方式吸引目光,民眾於線上進行付款後,即遭騙取信用卡資訊並進行盜刷。詐騙集團偽冒線上購物小編,在留言處提供釣魚網頁連結,要求民眾至連結處付款。民眾依指示輸入個人資料後,便遭騙取信用卡卡號等資料,詐騙集團隨即將竊取之資訊進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綁定並盜刷。
  詐騙集團偽冒銀行進行電話行銷或提供債務整合服務,騙取顧客個資及勸誘顧客支付辦理費用。且通話過程常有口出惡言、掛斷電話等情形。詐騙集團假冒銀行進行貸款行銷,要求顧客先支付開辦費用,若顧客表示無需要,則以惡言回應或直接掛斷電話。
  如何防範詐騙?提醒民眾:在確認來電者身分或網站真實性前,勿輕易透露及核對個人資料。勿聽信不明來電者之指示,如:操作網路銀行、ATM,或申請各項金融服務。仔細確認簡訊或Email發送者,勿點擊來路不明之網站連結。如有投資相關資訊需求,可至金管會及投信公會網站,查詢合法投資管道。勿輕易相信交易結果截圖,務必於網路銀行/行動銀行再次確認帳務資訊。
  遇到詐騙的因應之道,可以撥打165反詐騙諮詢專線,把握黃金處理時間(24小時內),告知165專線人員匯出、匯入帳號、金額、時間及地點。或向各地派出(分駐)所報案。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