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沙龍》展山水風貌 抒時代情懷-書畫家唐敏達

縣籍書畫家唐敏達。(唐敏達提供)
由臨摹傳統開始的筆墨人生,致力於藝術工作逾半世紀,現專事書畫的唐敏達,深耕水墨,書畫相濟;其用墨酣暢淋漓,用筆奔放恣肆,他以墨色意趣借傳統之精髓,還時代之魂魄,糅傳統與現代於一體,展現深厚功力。
見景描摹 以水墨演繹金門風土
唐敏達表示,近期他多運用「畫仙板」作為媒材創作,常時的對景水墨寫生,尤其島鄉金門綿延曲折的海岸線,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經過大自然無數次的潮起潮落,有水天一色的遼闊壯美,也有驚濤拍岸的自然魅力;當陽光甚好,風景猶美,極為適合與畫友結伴前往。
唐敏達以筆墨妙盡金門美景,在地田野、古厝民居、海岸風光等,無不落筆有神,栩栩如生。精擅水墨畫的唐敏達,運用傳統筆墨進行風土寫生,構圖嚴謹,筆調豐富,層次細膩,透過對大自然的理解與對生活的積澱,他以蒼茫筆調,在畫面中呈現物象本質特徵的極致追求,在丘壑與意境營造的過程中,演繹金門鄉土的豐美與寧靜。
師古人,更要師造化,唐敏達以描筆見景輒摹,對現實場景細緻入微的觀察,並在構圖中進行取捨,進而表現出客觀景物的豐富、含蓄和博大,諸如金門岩岸生態的變化、金門鄉土的質樸之美,雲捲雲舒,天高雲淡,景象開闊,一一在其筆下,氣韻生動,風情盡顯。
日夜習作 展現豐富的筆墨意趣
近來將創作重心轉移於書法,唐敏達以繪畫的經驗心得,施展於書法;書畫合一,既表現畫的意境,又彰顯書法神韻。其書體從魏碑入手,筆勢雄健,結字跌宕;至於其行草書法,尺幅之間充滿雄渾的震撼氣勢,時有出人意料的結構章法,奔放恣肆,淋漓暢快。
「書法是很有魅力的。」唐敏達指出,書法乃依附於漢字的藝術,結構、章法、線條或優美或粗獷,有莊重凝厚,亦有飄逸流暢。如今於創作之餘,唐敏達依舊勤於臨稿,透由臨稿與創作的不斷滾動,日夜揣摩習作,淬鍊心性,雕琢技藝,打好紮實的基本功;他並多次強調,唯有在實踐中完善,在努力中精進,以蓄積創作能量。
以心接物 借物寫心
至於創作靈感,唐敏達認為,乃源於筆耕不輟,多方涉獵、博採眾長,亦是日常感知的積累;靈感有時更是一種電光火石之間的觸動,一剎那產生的創作衝動,讓感性和理性以更好的協同,寄情於水墨。
自國立藝專國畫組畢業後即返鄉任教美術,歷多次個展、聯展,唐敏達於退休後,專事書畫迄今,為超脫自我藩籬,嘗試各種革新;其書法創作中的每一筆每一畫,看似隨意,其實法度森然,字與字之間自由馳騁,瀟灑率性,風格鮮明,生出無窮意韻與張力,自信且行。
近三十年來,唐敏達以傳統筆墨進行金門風土寫生,描繪的不僅是眼中之景,更是心中之境;水墨和線條的靈活運用,使他筆下的金門體現出濃厚的時代氣息。當歲月呼嘯而來,唐敏達以心接物、借物寫心,他以強烈的視覺色調概念,紮紮實實對景寫生,讓我們曾經生於斯、長於斯的故土,有動有靜,不板不滯,成為充滿筆墨意趣的獨特構成,煥發出一種精神,滿幅生輝。
唐敏達小檔案
唐敏達,1952年出生於金門。1975年國立台灣藝專美術科畢業,曾任金沙、金城國中美術老師。現任金門縣美術學會理事長。
展歷:1976個展於金門社教館;1978「師友三人聯展」於金門縣社教館;1981與陳羅克聯展於金門縣社教館;1986與洪明燦、吳鼎仁聯展於金門縣社教館;1991-2023 金門縣美術家聯展;1997水墨畫個展於金門縣社教館;1997水墨畫個展於國父紀念館;1998-2023「驅山走海」寫生聯展於金門縣文化局、台南社教館、華山藝文中心、新竹師院、國父紀念館等處;2001「斯士有情水墨畫個展」於金門縣社教館;2003-2006兩岸三地聯展於福州、西安、金門;2006閩台緣著名畫家聯展於泉州市;2006「島嶼容顏」聯展於集美大學藝術學院;2006「唐敏達、唐瑀」父女聯展於聯展於金門文化中心;2006 「海峽兩岸書畫精品展」於漳州市;2006 文化交流展於三明市;2006-2008「水墨浯江」四人聯展於廈門、台北、金門;2015 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聯展於泉州市;2016「心畫散懷」書法個展於金門縣文化局;2018「瀛風飄藝」聯展於台南新營;2019「畫我金門」聯展於台北國父紀念館;2020「從臨摹到創作」個展於金門縣文化局;2021「心畫散懷」書畫個展於金門縣文化局;2023「金門風情」六人寫生展於國父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