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推廣食農教育 縣府全力為食品及農產品安全把關

發布日期:
記者: 翁維智/縣府報導。
點閱率:961

隨著食農教育風潮的興起,不僅代表社會價值觀的轉變,也讓更多人開始關心農業、食物的安全問題。有鑑於此,近年來金門縣政府也推出包括:整合資源、推動在地農產品消費、培養均衡飲食觀念、普及食農教育推廣等4大主軸目標,並依據主軸精神推展出各行動策略及計畫,期待深化食農教育,並從根本化解一再發生的食安危機。
而為實踐食農教育的理念,縣府除了透過防疫所快篩、質譜快篩把關食品及農產品安全,也辦理田間暨學校午餐食材農產品採樣,防杜不合格產品上桌,另外也藉著各行動策略的推展,讓消費大眾、學校和孩子們都能了解食安的重要性。
縣府指出,食農教育不只是農耕體驗,還要認識農產品從土地到餐桌的歷程,這股風潮也代表著,消費者購買友善環境的食材,不只安心,還蘊含人與土地的多重連結,更有機會慢慢形成生產與消費間的良善循環。
也因此,近年來縣府積極輔導安全農業,包括媒合安全蔬菜供應學校營養午餐、輔導地區安全農業示範農戶取得有機認證、輔導地區農民取得產銷履歷驗證等。目前,金門縣計有張美枝等7戶取得有機(含轉型期)驗證,112年度也將輔導目前有供應學校營養午餐之安全農戶取得有機驗證,預計今年將增加驗證農戶1人。
至於全縣目前已參加產銷履歷驗證作物主要有高粱、小麥、紅龍果,通過驗證面積為1381.7774公頃,未來將著重輔導地區特色農產品取得產銷履歷驗證,並與中央農業政策接軌,落實國產農產品溯源制度。
縣府也提及,農業標章的認識很重要,三章一Q不可混淆與亂用,且有機農業促進法、農產品驗證管理法均有嚴謹的規範,但即便如此,輔導是目的,罰鍰是手段,輔導優先於裁罰,傾聽與相伴才能協助成長。
值得一提的,有關食農教育的推廣行銷,截至112年3月21日,金門農產好愛GO群組累計銷售金額新台幣9萬5,760元整,受惠農友計10人。因群組主張「生產者銷無虞、消費者食無慮」精神,且堅持檢驗合格之農產品始可於群組上販售,有助增加農民接受檢驗之意願,確保食安。
另為落實地產地消政策,縣府已輔導地區加工業者採用在地農產品加工,目前有品富收購地區小農的地瓜、薑等農產品,計受益農民為5人。還有,針對在地安全蔬果的專櫃銷售,除金門縣農會、區漁會超市外,縣府在110年成功爭取於家樂福金門店上市,111年更配合全聯農家直採專櫃,媒合地區有機農戶、安全農業示範農戶上架銷售,穩定農民行銷通路。
此外,輔導地區青農張斯翔參加第33屆全國十大神農選拔活動,經縣市評選、區域評選及全國評選等程序,終獲得全國十大神農殊榮,張君為本縣農業史上首位神農獎得獎者,是本縣農業之光。
縣府表示,推廣安全農業之目的係為落實良好農業規範,減少農藥及化學肥料的使用,讓農業環境永續經營,並維護地區民眾食安。而111年5月4日食農教育法公布施行,其立法意旨為推動全民食農教育,強化飲食、環境與農業之連結,以增進國民健康,傳承與發揚飲食及農業文化,促進農漁村、農業及環境之永續發展,健全國家食農教育體系及人才培育。
為精進安全農業政策並與中央接軌,縣府後續也將以食農教育為主架構,配合研提五年期農教育推動計畫」,彙整地區教育、農業、環保、衛生等單位,共同建立美好新家園、幸福新金門。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