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瞭望》鸕鶿「黑衫軍團」引爆兩岸「搶鳥」大戰

發布日期:
記者: 報導。
點閱率:3,589
字型大小:
鸕鶿是金門冬季天空的主角,到訪數量出現連年遞減的警訊。(李金生攝)

鸕鶿是金門冬季天空的主角,到訪數量出現連年遞減的警訊。(李金生攝)

特約主筆:李金生
披著一身亮麗黑羽的冬候鳥鸕鶿,是金門冬季天空的主角,晨曦時分成群出海捕魚,夕陽餘暉列隊踏浪歸來,「黑衫軍團」生態景觀一直是金門冬季旅遊的大賣點,繽紛熱鬧畫面讓慕名到訪的遊客驚豔。但近年出現鳥隻數量遞減,今年更一下減少2415隻,已連3年跌破1萬隻的「警訊」。
根據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的監測紀錄,近年鸕鶿到訪大、小金門的數量是2018年1萬2652隻、2019年1萬3054隻、2020年1萬1330隻、2021年9583隻、2022年8553隻。今(2023)年則以3月份6138隻為最大量,各夜棲地分別是烏沙頭2302隻、擎天水庫1645隻、陽明湖1459隻、西湖679隻、小太湖53隻。
鳥友分析指出,金、廈兩岸一水之隔,以往鸕鶿都是白天飛到廈門捕魚,傍晚再回到金門棲息,大陸福建省林業調查規畫院去年曾於廈門園林博覽苑觀測到最多1萬1000隻。但2015年以前尚無鸕鶿夜棲紀錄的廈門,近年全力改善杏林灣水庫及園林博覽苑周邊生態,並於2017年建設多座水庫生態島後,漸漸吸引鸕鶿夜棲,今年吃、住都在廈門的數量估計超過5500隻,以濱海花園城市為建設目標的廈門,對金門造成相當的生態競爭壓力。
另外,過去在台灣本島少見的鸕鶿,近年也有具規模性的發現,族群量超過1000隻的主要夜棲地有3處,分別為基隆新山水庫、嘉義鰲鼓濕地、高雄鳳山水庫。其中,鸕鶿大軍在基隆河圍捕魚群,估計整個冬季可吞食40萬尾吳郭魚。2021年,台灣首例「鸕鶿寶寶」誕生鰲鼓濕地,親鳥育雛更成為鳥友守護和觀賞的焦點話題。
兩岸三地的鸕鶿度冬族群數量消長,是一項生態環境變遷的指標,金門當地主要樹種木麻黃在2016年9月遭遇17級強颱「莫蘭蒂」重創,林相大幅稀疏化和破碎化。廈門市濕地保護中心分析,金廈兩島在同一地理軸線,同屬一水相連的金廈海域,在廈門相對連年積極改善棲地環境後,金門已不再是度冬鸕鶿「唯一」的夜棲地。
金管處委託台大丁宗蘇教授執行為期3年的「金門鸕鶿遷移與生態研究」,去年底完成最終調研結果,提供未來擬訂對策的重要參考。相關環境生態監測報告即指出,金門鸕鶿減少的原因包含:夜棲地林地面積縮減與破碎化、鳥類生態習性改變和至廈門夜棲等3大原因。
丁宗蘇教授建議,未來應針對鸕鶿主要夜棲地,執行外來入侵種植物如銀合歡的清除與適地適種的苗木補植,並就棲地內的魚塭群研擬生態系統服務給付辦法與生態補償機制,同時動態調整鸕鶿族群監測的時間、地點與方法,以取得更完整的即時生態資訊和採取滾動因應措施。
金管處今年度將優先辦理慈湖鸕鶿林生態棲地復育工作,主要項目是針對它們喜棲高6公尺以上濱水林木的習性,在這座本島最大的度冬基地辦理「木麻黃」苗木補植及外來種移除工作,期待以更優質的夜棲地生態環境,留住每年定期自北國來訪的嬌客,打贏兩岸三地的「搶鳥」大戰。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