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家族新風采 李台山續航金門旅外藝文學會

金門旅外藝文學會創會8周年及召開會員大會:創會理事長王水衷(右)交棒予新任理事長李台山(左)。 (翁翁攝影/金門旅外藝文學會提供)

金門旅外藝文學會創會8周年及召開會員大會:金門旅外藝文學會慶生宴,理事長、理監事成員、會員及嘉賓等在台北合影。 (翁翁攝影/金門旅外藝文學會提供)
一個無私無我、默默耕耘的「文藝家族」,以8年時間結合企業界力量,薈聚藝術人才智庫,寫下金門藝文時代新風采,她的名字叫「金門旅外藝文學會」。
「金門旅外藝文學會」成立8周年慶,21日下午5時在台北市吉林路「好記阿美飯店」慶生並召開理、監事會改選理事長,王水衷圓滿交棒,李台山任理事長、楊筑君(牧羊女)任副理事長,王婷任秘書長;金門藝文人士陳龍安、陳德新、陳瓊芳、陳能梨、蔡榮根、許奮鬥、古月、洪玉芬、盧翠芳、吳鈞堯、張國治、張鴻飛、張姿慧、蔡能寶、陳妙玲、李中琳、王行德,黃清祥、翁翁(翁國鈞)、蘇丹、楊樹森、楊樹清以及台灣作家陳若曦、盧美杏、林黛嫚、周昭翡,音樂家莫凡等嘉賓均到場觀禮相挺,金門文化局長呂坤和亦專程代表縣長陳福海前往申賀。
鄉訊聯誼會催生旅外藝文學會
「金門旅外藝文學會」走過漫漫長路,歷一波三折始告誕生。1988年10月,旅台畫家黃世團在板橋大觀路發起「金門旅台藝文創作聯誼會」籌備會,但未能正式組織;在改名稱後,1991年2月藝術家李錫奇領銜再於台北三原色藝術中心發起「金門旅台藝文學會」籌備會,籌備委員包括李錫奇、黃世團、張國治、季青(蔡海清)、王金國、張輝明、李沃源、李根政、李成泰、楊樹清等,但亦無法成型;「連絡鄉親,凝聚鄉心」,1993年6月《金門日報.鄉訊》創版,楊樹清任創版主編,2008年6月再發起成立「金門鄉訊人物聯誼會」,把星散四域的同鄉、藝文人找回來,洪俊義、吳奎新、楊筑君先後出任會長,侯淑敏、林翠雲、李台山先後出任秘書長,惟止於聯誼性質。直至2016年4月8日,在原台北市同鄉會理事長、中華海峽兩岸文化資產交流促進會理事長王水衷登高一呼下,金門旅外第一個向政府立案登記的藝文同鄉社團,納入了「金門旅台藝文創作聯誼會」、「金門旅台藝文學會籌備會」、「金門鄉訊人物聯誼會」的宗旨、精神及人才的「金門旅外藝文學會」終於在台北喜來登飯店宣告正式成立,王水衷任首任理事長,李台山膺任副理事長,李錫奇為總顧問。
如從1991年初首次籌備會推算起,一棒接一棒的馬拉松接力長跑,跑了25年,終於跑出結果。遠鄉近情,透過旅外藝文學會的籌組、誕生,看到一群熱愛文藝創作的文青,對於家鄉土地的恆久眷念,為刻畫浯島藝文新風采的情感投入。新任金門旅外藝文學會理事長李台山發表〈金門旅外藝文學會成立8周年感言〉, 述說如果說優秀的中華民族,花了8年的時間,才把入侵的日本人打敗,史稱8年抗戰勝利,值得載入史書,那麼由一群藝文之士胼手胝足苦心經營的「金門旅外藝文學會」、「金門文藝」和「古月出版社」,也是經過8年歲月的衝擊和洗禮,如今仍能屹立存在,繼續成長,或許可以帶著無愧的心和自信的微笑面對海內外喜愛藝文的金門鄉親了。
王水衷捐資50萬元奠定會務根基
李台山也述及,雖然我們出生在不同的時間,但生命和靈魂同樣都有「金門」的烙痕,為我們出生在相同的這個島就叫金門。書寫金門、塗畫金門、歌唱金門,人家都說金門子弟多才華(包括才女),但早年的貧窮和戰亂,所能記憶的都是離鄉背井的苦難與哀愁,故鄉沒有歌舞昇華的譜曲,從原鄉到異鄉,報導文學家、燕南書院院長楊樹清集撰百萬字而成的《金門鄉訊人物誌》搜集追溯包括出外金門人的行蹤事蹟,引起很大的回響,這就是文學的力量,縱觀國內外亦僅有此一特殊地方文獻,非常珍貴;楊樹清把一套10冊的《金門鄉訊人物誌》417位主角組成聯誼會,洪俊義、吳奎新、楊筑君分別任第一、二、三屆會長,並且發行了《鄉訊》期刊。他在「鄉訊人物聯誼會」期間,因緣際會邀了牧羊女、洪玉芬、古月、楊永斌、楊樹清及翁翁等適時參與討論,籌畫《金門文藝》復刊事,於是有了聯想,把鄉訊版的海內外人物都納入聯誼會,並將鄉訊人物聯誼會升格,於2016年4月8日取得由台北市政府發給的正式立案證書,商請王水衷擔任「台北市金門旅外藝文學會創會理事長」,王理事長並慨捐50萬元作為會務基金,也奠下了會務發展基礎。
李台山期許下一個陽光開闊的路程
在創會理事長王水衷充分授權、穩健領導下,擔任過台北市同鄉會理事長、台灣金門同鄉會總會會長,著有《父親的高粱酒》等書,正在世新大學攻讀中文碩士的「企業家文青」李台山指出,「金門旅外藝文學會」、「金門文藝」和「古月出版社」三個單位,成了三而一、一而三的連體嬰,「三位一體」,無異文字垂直整合的產業鏈已告完成,一群無怨無悔的鄉親藝文同好,為了不讓這塊金門文藝園地枯萎荒蕪,大家同心協力投入培土、灌溉,又從 2018年起開始與金門文化局合辦文學豆梨祭,在豆梨花盛開的3月裡讓金門有了文學的饗宴;又為播下文學的種子,旅外藝文學會也與教育處討論,希望共同推動金門青少年文學營,鼓勵更多的青少年來參加文學研習,培養他們的寫作技巧和興趣,藉以推廣地方的寫作風氣,才不失成立旅外藝文學會的創會精神,為多才的金門子弟打開一條更寬的文學之路。
「文學是一種力量,文學是會呼吸的,文學是活的」,成功的企業家李台山,卻始終堅定文學信仰、實踐文學傳播力量,因此,他在捐資百萬元作為《金門文藝》復刊基金後,再捐30萬元予「金門旅外藝文學會」作為會務基金。自另一位企業家王水衷手中接下「金門旅外藝文學會」理事長,續航下一個里程,李台山相信「未來的路程是陽光開闊的,讓我們開心的繼續往前走一直到不曾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