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定期會第七會次 議員質詢工務、教育、政風業務

發布日期:
記者: 楊水詠/議會報導。
點閱率:1,500
金門縣議長洪允典昨主持議會第八屆第一次定期第七會次工務、教育及政風業務報告議程。圖為教育處介紹各單位主管人員情形。(楊水詠攝)

金門縣議長洪允典昨主持議會第八屆第一次定期第七會次工務、教育及政風業務報告議程。圖為教育處介紹各單位主管人員情形。(楊水詠攝)

金門縣議會第八屆第一次定期會昨日第七會次議程,議長洪允典擔任主席主持,由縣府工務處、教育處、政風處進行業務報告,議員石永城、蔡其雍、洪鴻斌、陳泱瑚、王秀玉、王國代、陳錦偉、董森堡、許玉昭等在會中分別就工務及教育議題提出質詢和建議。
石永城:古城國小老舊校舍應拆除重建
議員石永城質詢教育處業務表示,古城國小內五十一年興建校舍已老舊,鋼筋裸露成危樓,至今未拆除,一旦發生公安事件,誰負責?同時,他建議向中央爭取校舍改建經費,盡快辦理重建工程。對此,教育處長孫麗琪表示,古城國小該棟校舍共有六間教室,已達使用年限五十五年,於去年九月辦理結構鑑定,結果是建議拆除重建。
另針對地區道路管線地下化埋設工程施工,石永城表示該封路就封路,但應有替代道路,以便利人車通行;至於路面與水溝高低差部分,他建議能夠平整施工,以維機車行駛安全。
蔡其雍:道路施工應縮短工期
議員蔡其雍針對現在的道路施工速度,他請問工務處長黃儒新的看法,並表示從一○八年至一一一年計有四十七件道路相關工程,平均需九點二個月才完工,最長一條道路完工時間高達二年五個月,是否施工工期太長?希望在未來道路施工能縮短期限,不然封路造成鄉親不便,有形無形的損失也是全民買單,並建議在未來道路施工,若未對聚落社區安寧造成影響的,應該開放夜間施工,且將一年施工期限縮到九個月,民眾才會對於施工工期有感,亦不會造成鄉親的損失,同時提高行政效率。
洪鴻斌:大橋通車後仍在施工的原因?
議員洪鴻斌表示,烈嶼鄉第四標污水工程按照期程應該辦理招標,但現在仍在營建署審查之中,原因在哪裡?工務處長黃儒新表示,地區污水工程款百分之九十二由中央補助,因此需報營建署審核,目前已核定的細部部分,可朝工程發包方向來做,最快可於年中辦理工程發包事宜。
洪鴻斌表示,金門大橋興建工程在去年十月底通車,現在仍陸陸續續在施工,是何原因?大橋通車半年,還有什麼可以改善的、以及是否向中央爭取經費進行相對改善?黃儒新表示,大橋去年十月底通車符合交通部履勘要件,至於施工部分是小三通導航部分及防倒涮施作工程。
洪鴻斌指出,烈嶼地區在大橋開通後有很多車輛進入,但許多道路未能提前做好規畫,尤以對於需要拓寬及截彎取直的道路應先改善,並把錢花在真正需要改善的地方。
陳泱瑚:道路拓寬勢在必行 應提早規畫土地取得
議員陳泱瑚表示,環島北路瓊林至頂堡路段至今尚未拓寬,困難點在哪裡?或有其他的計畫?黃儒新表示,縣府施作道路拓寬有路網規畫,該路段尚需時間去做全盤考量及處理。
有關陳泱瑚提及道路私有土地取得問題,黃儒新表示在金門取得建設土地是一件棘手的問題,目前是以土地交換方式處理。
陳泱瑚指出,金門有六條主要道路,其中計畫道路私有地部分應先取得,以因應未來金門整體發展,以及未來兩岸共融發展起來,才能因應未來的交通流量,雖然道路拓寬勢在必行,一定要先取得土地。既然可以地易地,是否透過區段徵收或市地重畫模式,以作為換取道路用地的條件。
至於農舍申請自來水外線牽涉經費問題,陳泱瑚提到地方應有自己的做法,不能讓鄉親負擔過重,應向中央爭取補貼,以勤政便民利民的出發點來解決鄉親的問題。
另地區自然村巷道狹窄,陳泱瑚建議廣設消防栓,增強防災功能,並由消防局教導社區消防演練,一旦有火警發生,即可在第一時間撲滅,保障居住安全。
王秀玉:地區自來水管管徑應考量未來維護成本問題
議員王秀玉表示,地區自來水管管徑設計在一百五十、二百五十,與台灣的管徑二百、三百、四百不同會造成困擾,以後可能面臨不生產的問題,認為地區自來水管管徑應做管制及從長計議,以免造成爾後的維修問題,並增加工程和維護成本問題。對此,工務處長黃儒新表示,自來水管材料選擇性以通用性、可及性、可維修性做處理,並在專業考量會有不同的選選擇,也會請水廠做合適考量,但前提還是可適用性及可得性為角度。
王秀玉表示,環島北路一、二、四段已完成拓寬工程,第三段(瓊林至頂林)拓寬工程何時可施作?黃儒新表示此路段是重要路網的一部分,將做全盤的交通量考量及做全面的交通評估,王秀玉建議如果在今年度未能辦理發包,希望能做好環島北路三段的路平專案工作。
王秀玉表示,去年教育處的適應體育活動不少,並朝向以常態化及課程化的課程,建議是否可抽出另做適應體育及相關的規畫課程?教育處長孫麗琪表示,現在百分之九十五的特殊生都回歸到普通班上課,在很多融合教育必需做出差異化及給予適性輔導,適應體育就是因此產生,解決特殊生的適應問題,並增加人才庫,也希望體育老師具有適應體育教學素養,且其課程朝常態化發展方向。
王秀玉說,她接到反映今年國際交流對學生補助降低,增加小康家庭學生負擔而未能參加,甚至造成學生有挫折感,建議重新檢視國際教育經費來源,讓想參與孩子都有機會參與。對此孫麗琪表示,希望讓所有孩子都能夠參與交流,但基於整體經費考量及團費拉高,因此在人數與經費間做考慮,不調低參與人數,而是在經費額度做調整,希望帶回更多的資源。
王國代:校安問題不可輕忽
議員王國代質詢指出,地區某一所國中上週五學務主任接到七年級導師反映,該班女學生說有位男老師要求她們到視聽教室拍照,並提供服裝在小房間內換衣服,事後該名學生覺得怪怪的跟老師反映,學務主任也將此事報告校長,他請問教育處長是怎麼一回事?希望教育處對於校安要時時刻刻注意,不要發生校安事件,讓小孩子心理受到影響。
孫麗琪表示,此一校園事件,教育處在第一時間掌握訊息,亦要求學校全面檢視通報流程,學校也依相關流程辦理及校安通報,並召開性平會議,現在已進入調查。教育處均掌握相關訊息進度,希望能夠很嚴謹、嚴肅去對待整個案子,不要傷害任何一個人。
王國代表示,在四月十日曾發生一起國中生拿美工刀傷及同儕的校安事件,教育處有緊急處理,並強調金門是單純的地方,小朋友可能比較調皮,老師對於學生是否有帶美工刀進校,建議做適當檢查及例行抽查,希望在校園安全管理能多用一點心。
另,王國代質詢工務處長黃儒新有關金沙鎮地下停車場工程,目前是否停工?廠商的態度到底要不要做,還是等工程落後20%再解約?他說,一個停車場要蓋起來不簡單,希望讓金沙鎮地下停車場順利完工,金沙百姓們都在看。
黃儒新表示,金沙鎮地下停車場工程沒有停工,目前整個施工項比較緩慢,沒有明確的工程進展。至於鋼板樁施工概況,黃儒新說鋼板樁施作是前期擋土重要部分,持續與廠商做進度對接,依契約要求廠商進行,在契約中也有相關終止的規定。
陳錦偉:全中運參賽選手是否有人數限制?
議員陳錦偉表示,金門在這一兩年的運動風氣非常鼎盛,且成績相當好,但在參加全中運人數是否有人數設限?以往只能派第一名選手前往比賽,但依全中運規定一個單項可派三組選手,是經費問題或其他的原因?對此,孫麗琪表示全中運規定有資格賽,參賽選手必需先通過資格賽標準,始能取得報名參加賽事;今年,沙中取得地區初賽資格,可惜未能入圍取得全中運參賽資格;因此地區學校參加全中運沒有名額限制,只是選手都需通過全中運資格賽才可參加。
董森堡:落實金門話的本土語言教學
議員董森堡質詢表示,教育處推動交通券E化,有沒有接獲反映使用不便的問題?建議交通券納入縣民卡、悠遊卡系統,相信會更簡便,或有其他方式讓交通券更E化。孫麗琪表示,新系統涉及使用習慣,尤以電子支付,推動過程一定有些需改善及優化的地方。
董森堡表示,上次會期有針對金門話認證提出質詢,議會也透過新聞發佈表達中央漠視金門話,而未將其列入本土語言教學;在推動金門本土語言教學,對於老師徵選在金門話能有加分,也有本土語言教學的補救方法及建立金門話的資料庫,本土語言教學編寫能活潑及生活化,學生能活用才是好的教育方式。
孫麗琪表示,金門本土語言的國中小教材,是自己設計自編的課程;至於教師徵選在金門話加分,每年教師考試有對本土教育設計分數,未來是否再加強是可以討論的。另本土語有慢慢建立教材資料庫,並編教科書及有教學資源網。
至於有關董森堡提到金門農工及金門高中有校務基金補助問題,孫麗琪表示縣長不是不給金門高中及高職補助,而是政策轉換型式,並有持續協助包含營養午餐、健檢都在專案補助範圍,是縣府的美意。
許玉昭:加強食農教育及設立大橋的裝置藝術
議員許玉昭質詢時,她表示金門話一定要保留,也當場考起副縣長李文良、工務處長黃儒新的金門話;面對金門話在消失,她建議學生在學校講國語,回到家能講金門話,希望教育處提供良好的金門話教學,孫麗琪表示一定會再努力。
許玉昭表示,金沙學區有三百多位學生從事食農教育,親師生一同種西瓜,夏天就有西瓜可吃,是很好的食農教育活動,讓學生知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金寧鄉石蚵文化季有擎蚵,希望在食農教育再加強。
許玉昭表示,榜林村處於金城及金寧的學區邊陲地帶,可能找不到學校就讀的問題,建議讓在金鼎國小及中正國小均可報名就讀,對於學區畫分也能重新檢視,以保障學區邊陲地帶學生的受教權。
另,許玉昭指出很多觀光客到金門,都會去看金門大橋及大陸沿岸城市景觀,並打卡留念,希望在大橋有一座代表金門的大型裝置藝術,讓遊客拍照及成為金門最好的地標。
議員董森堡第二次發言表示,金城鎮南門民族路從漁會至體育場一帶路口,水溝排污產生糟化臭味的問題,建議是否盡快納入明年污水工程施作計畫,以減少糟化及蚊蟲孳生的問題。同時,建議在五鄉鎮規畫設土方暫置場,以解決未來重畫區需土及湖庫清淤出土的問題,抑或可在公有地或國有地及閒置空間做為土置場,避免工程很多的成本問題。此外,議長洪允典針對土置場也表示,棄土問題一定要解決,並認為可利用棄土填土造地,仿效國際及新加坡作法。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