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縣議會縣政總質詢》許玉昭:關切地方建設、觀光、工程與教育

發布日期:
記者: 陳麗妤/議會報導。
點閱率:998

金門縣議會第八屆第一次定期會,議員許玉昭關切建設、觀光、工程以及教育等問題。許議員指出,地區湖庫用水使用率不高,在滿足民生需求有餘裕之下,可否於枯水期開放供農民灌溉使用,以嘉惠農民、創造雙贏。而金門大橋「三分交通,七分觀光」,請觀光處在七分觀光方面多著力,以打亮金門大橋招牌。在教育方面,許玉昭除了關心國中以上美術班銜接問題,也希望金門本土語言推廣,能自小扎根。
議員許玉昭昨於定期會縣政總質詢議程中,首先請教工務處及觀光處指出,「金門大橋」是國內第一座大規模跨海大橋,歷時12年打造,在111年10月30日通車,當時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曾表示,金門大橋是「三分交通,七分觀光」為主軸。金門大橋通車後,不論是小三通航班,抑或台金往返的航班,在接近金門時,目光即被矗立在海上的金門大橋所吸引,儼然已成為金門一座顯而易見的地標,但目前好像只有純交通的功能,尚無觀光方面的規畫。
許玉昭也進一步比較各地的相關建設指出,廈門翔安大橋應該也不輸金門大橋;澎湖跨海大橋,遊客到澎湖一遊的拍照熱點,周邊更是文創商店林立能吸引消費。反觀金門大橋,從湖下端至小金門端,沿途缺少吸引人的裝置,且其有延伸至大膽島之行,實應好好在「七分觀光」上著力,之前在施政報告時也請教縣長,並回覆說已在努力中。而且上週第一組議員在質詢時也下鄉會勘,因此,建議觀光處思考導入金門大橋最佳拍照點、地標或藝術裝置,並鼓勵文創進駐或招商開設觀海及欣賞大橋的室外咖啡廳等,透過行銷,打響金門大橋招牌。
許玉昭也說,即將迎來陸客,請觀光處加強觀光方面的規畫。突顯金門五星級的景點魅力,而不是變成3999、4999的行程,著實令人心疼。
許玉昭議員關切金門降雨和農民耕種灌溉問題並指出,陳福海縣長於前一任任內完成兩岸通水,當時簽約應主要以提供民生用水使用,沒有灌溉這部份。金門都是「靠天田」,農民靠天吃飯,前兩年遇金門大乾旱時,曾開放農民抽取作為灌溉使用。近期春雨水庫進帳不少,且目前水庫的水使用率不高,建議縣府及水廠應該做更好的利用。在提供民生使用足夠,又有餘裕之下,可否比照之前的模式,開放水庫給附近有需求(種植高粱、小麥或其他作物)的農民抽水灌溉,苦民所苦,也讓水庫的水發揮更大的效益,造福農民,創造雙贏。建設處長張瑞心也回覆,保有其本的使用量下,有此規畫。
許玉昭也指出,國內許多縣市因應特產推出農業觀光活動,例如台中大雅小麥節、雲林二崙鄉西瓜節、雲林崙背洋香瓜節,台中大甲芋頭節等,金門雖有芋頭節以及剛落幕的石蚵小麥節,但好像少了什麼。縣府可有思考透過美食行銷帶動金門觀光,她並舉例,台北每年會舉辦牛肉麵節活動,金門也有許多特色美食,例如,廣東粥、油條、炒泡麵、酒糟牛肉或全牛大餐等,建議是否可研議舉行類似的活動,結合商家創造話題吸引遊客注意,除了可以打響店家品牌,也能吸引遊客,達到行銷金門觀光的效果。此外,可否尋覓一適宜地點規畫夜市,匯集地區美食農特產特色,也豐富遊客在金門的夜間生活。
在教育議題方面,許玉昭議員指出金門本土語言推廣要從小學紮根,確實亟待搶救,她說出目前觀察到的隱憂,包括,很多學校老師從台灣到金門教書,對金門話不懂,該如何教學生;許多金門小孩都不會金門話;雖然已有見到學校和老師致力再推動,並以遇到小學生在放學後練習學校教的母親節應景歌謠為例,其發音、語調與金門常民生活中的不同,孫子唸得朗朗上口,但阿嬤卻聽不懂在說什麼,更讓她深感金門話確實要搶救。
關於中小學成立美術班議題,目前國中以及國小都先後設立美術班,但接下來到高中端後要如何銜接?為此,教育處長孫麗琪表示,地區自城中設置美術班後,中正去年也成立美術班,目前招收學生為五年級至八年級,明年應該會跨至九年級。教育處已注意到銜接問題,已與金門高中進行討論,由於高中職管轄非縣市政府,會把意見納入設班參考。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