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藝文沙龍》筆攬山河萬象 墨韻酣暢淋漓─畫家楊誠國

發布日期:
記者: 林靈/專訪報導。
點閱率:1,213
字型大小:
縣籍畫家楊誠國。(楊誠國提供)

縣籍畫家楊誠國。(楊誠國提供)

從公職退休多年的楊誠國,將前人之精華、時代之風采沉澱於筆墨,揮寫於畫中;他讓筆墨在咫尺間自由馳騁,瀟灑揮動,在其嚴整飽滿的構圖框架下,一山一川、一樹一石、一花一草,均負荷著無限深意,又生動地抒寫著深情與氣韻。
浸淫傳統精華 夯實水墨基礎
初中時期,即埋下對水墨藝術的嚮往,昔時經同學暨同鄉畫友徐心富致贈筆硯、畫稿,自此,楊誠國對水墨創作樂此不疲。爾後,加入金門縣美術學會,公餘之暇,一頭栽進水墨世界,用心專研,透由與各界交流、切磋、觀摩,持續梳理水墨畫的最基本邏輯,夯實基礎;他更走赴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學習進修,以臨古為尚,探究傳統筆墨奧秘。
並不為古所囿,而是扎好基本功,不遺餘力的全方位吸取歷代諸家水墨藝術之長,進行提煉、探索、再創造,融會貫通,善取捨,入古出新。基於興趣,他勤學苦練,靜悟、情入,透由臨摹、寫生、創作的不斷反覆實踐,手不輟筆,勤於深扎,從基本方法入手,以傳統技法為根柢、現實生活為依託,學古而不泥古,承前不忘啟後,由淺入深,由此及彼,由表及裡,上下求索。
藝術沒有捷徑 臨古與寫生並行
積年累月,堅實的繪畫藝術功底和深厚的藝術積澱,楊誠國將筆法、墨法、章法、意境、肌理效果及敷彩,盡數融匯在一幅幅水墨畫作中。他曾一筆一筆地細細臨摩〈谿山行旅圖〉、〈早春圖〉、〈廬山高〉等數幅著名古畫,滿心敬畏與虔誠,長時浸淫於傳統精華,他走的是一條孜孜以求、鍥而不捨的水墨藝術之路。
水墨淋漓之奧妙,疏密有致、粗細有別的線條,重重疊疊極富深度,尤其講究氣韻生動,「難,真難。」楊誠國直言,氣韻生動著實不易。在濃墨淡彩中,於方寸之間,勾勒出大好河山,此一筆墨和構圖技巧嫻熟的完整畫面,都是畫家的苦心經營,寄託其滿腔情懷;然藝術沒有捷徑,創作及修習的過程往往艱辛,時而困乏,只有勤學苦練,功到自然成。
水墨如醇酒,令人陶醉;楊誠國認為,水墨畫能夠歷經千年,傳延至今,足見其生命力和藝術價值非凡。輒常臨摹古畫,他的手指長出厚繭;他亦走訪兩岸三地,居山游水,四處寫生;蒐集素材、儲備靈感,臨古與寫生並行,藉由不同的表達方式,熟練地運用各種筆墨、章法,楊誠國以勤練換得成熟的技巧。
周而復始 日日錘鍊繪畫語言
談及在與同好共同推動下,於前些年成立的金門縣水墨畫協會,楊誠國說明,協會成立之主要宗旨,乃以提倡水墨畫的創作、研究、發展為目的,致力推廣地區水墨畫文化交流,盼水墨畫風氣可在金門成長茁壯,並期望每年都有作品展出。近來,他以地區廢棄碉堡為創作主題,這些用以屏障禦敵的防禦工事,歷經戰火,飽經滄桑,擁有無比厚重的歷史之痕;當歲月長河奔騰前行,它們逐漸破敗殘損,楊誠國遂把真情凝於筆尖,信手揮灑,心紙無間,一座座渾厚而又極為細微、細節極為豐富的戰地碉堡於焉完成,不僅漾溢著鮮活、鬱勃與韻致,同時反映著時代百態。
「作為一個畫家,需繪紙三千。」凡事均非一蹴而成,有志者始終堅持不懈著。日日錘鍊繪畫語言,周而復始的臨摩、寫生、創作,年逾古稀的楊誠國,以紙的白、墨的黑,通過水的交融,經由大量的創作實踐、不斷地描摹經典、在自然寫生中提取靈感,由技而道,追求水墨畫永無止境的最高藝境。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