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星七十餘載 八旬阿嬤陳玉燕尋根踫巧返高坑

旅居新加坡70餘載的80歲阿嬤陳玉燕,帶著親友返回祖籍地尋親。(廖尚夫提供)

陳玉燕在回僑居地前夕,陳德鵬和兄長陳德上特別帶他們回高坑老家,並遵循故鄉古禮在祖先牌位前上香。(陳德鵬提供)
旅居新加坡70餘載的80歲阿嬤陳玉燕,最近帶著妹妹陳玉瓊、妹婿及兒孫女婿等10餘人返回祖籍地尋親,又在熱心導遊廖尚夫的協助下,神奇的找到自己的根源地:高坑,這趟千里尋親並得償所願的尋根之旅,有陳氏祖上冥冥之中的安排,也得力於貴人的相助,過程遇合之巧妙,讓人嘖嘖稱奇。
1943年,陳玉燕出生不久,她的父親陳永木迫於生計,孤身遠赴新加坡謀生,四年後,陳永木又返鄉帶著母親和她離開高坑,在那個「十去六死三留一回頭」金門人落番下南洋的年代,陳永木到異域打拚原本平常,也沒能在原鄉留下多少印記,但比較離奇的是,陳永木一脈到南洋,七、八十年來和金門親人就像斷線的風箏,從此,天涯海角,雖然各有所依,卻也音訊全無。但隨著全球疫情趨緩,今年初,已逾8旬高齡的陳玉燕,終於在護理師妹妹陳玉瓊和在美國經商的女兒、女婿鼓勵下,踏上返鄉尋根的歸途。5月中旬,陳玉燕一行甫抵金門,立即向當地導遊說明尋根圓夢的來意,從事旅遊業多年,負責接待的在地知名導遊廖尚夫也二話不說,直接把她們帶去大宗13陳十六區尋親。
以為出生古崗
在後浦大宗陳氏宗祠,陳玉燕阿嬤說,她隱約記得自己的出生地是「古崗」,導遊廖尚夫直覺不對,他向陳玉燕說,古崗人大多姓董,阿嬤的老家可能是「高坑」,那裡的人家才姓陳,「古崗」和「高坑」的閩南語發音,很容易讓人分不清。
僅憑著老阿嬤童年記憶提供的片斷線索,這趟尋親路一開始就不順利,後來廖尚夫也找上出生於古區村的前金酒董事長陳永明,請他就陳氏族譜的昭穆排序中,查看有無陳永木一脈的蛛絲馬跡,但最終還是理不出任何頭緒。
但也在老人家大失所望,即將敗興回到僑居地的前夕,奇妙的好事發生了,與廖尚夫交情莫逆又毗鄰而居的金門日報產業工會理事長陳德鵬,一晚在一場睦鄰茶敘中,聽到廖向他提到老阿嬤返鄉尋親遇到的困境,本家高坑的陳德鵬一聽驚呼「不會這麼巧吧!」
原來本源高坑
陳德鵬說,母親生前曾告訴他,旅居新加坡的大伯父數十年來音訊全無,對大伯父的名字他也不清楚,但高坑老家陳氏祖譜應該有詳實的記載,當晚,在廖尚夫的陪同下,陳德鵬立馬趕到陳玉燕的下榻處「認親」。
因為事情來得太過突然,陳阿嬤一時也不敢相認,一開始還以為碰到「詐騙集團」,但經過族譜及高坑陳氏祖上墓碑的確認,以及阿嬤童年回憶的交相佐證,終於確定他們同樣來自高坑的根系。
陳玉燕也提及,「小時候她們家有養過馬和驢,她和媽媽翁氏釵經常會騎著馬回盤山娘家探親」、「父親陳永木有3個弟弟,二叔、三叔在走日本的年代都不幸因海難而亡故,只四叔留在老家照顧雙親」、「她們兄弟姊妹的命名,也依昭穆排序命名,如男生採『德』字排序,女子則以『玉』字相稱,以示不忘根本」。這些情節與留守老家高坑陳氏家族一脈大致吻合,陳玉燕在回僑居地前夕,陳德鵬和兄長陳德上也和剛認親的「大堂姐」和外甥們餐敘,並帶他們回高坑老家,遵循故鄉古禮在祖先牌位前上香。
重鏈起親情線
陳德鵬說,大堂姐陳玉燕這次帶著妹妹和兒子、女兒們回來尋親,不僅延續了高坑12號落番這條斷了七十多年的親情線,也是今年2月母親過逝之後,上一輩天涯海角親情的凝聚和鏈接,感謝祖上有德,大堂姐陳玉燕冥冥中承續了陳家使命,以八十歲高齡,把這一條落番的線從新加坡再牽回了金門高坑老家,並圓滿了這趟尋根夢。
圓滿認親尋根
回到僑居地的陳玉燕阿嬤,昨天也透過子女傳訊給導遊「小廖」,除了感謝他一路相助,圓滿了認親,更幫他們的媽媽勾起了很多小時候的回憶,功德無量。對此,廖尚夫說,長久以來他一直很樂意為金門鄉親盡點力量,特別是大時代戰亂下的悲歡離合,最讓人唏噓,他很高興幫奶奶找到分離近80年的原生家族,有機會也歡迎奶奶一家人再回來走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