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中楊于萱、彭定虹獲全國閩南語答喙鼓第一

金沙國中802班楊于萱與彭定虹在蔡美意(圖右一)老師指導下,參加第二十三屆維他露文化獎全國閩南語答喙鼓比賽,以「科技厲害、趣味衭痴呆」為題目,以詼諧逗趣,「聲」情並茂的詮釋主題獲得評審青睞,榮獲國中組第一名。(金沙國中提供)

金沙國中802班楊于萱(右)與彭定虹(左)。(金沙國中提供)
金沙國中發展校訂特色課程,扎根生命禮儀也推廣閩南語教學,發掘學生不同的才華,並鼓勵學生參加比賽。802班楊于萱與彭定虹,在蔡美意老師指導下,以「科技厲害、趣味衭痴呆」為題目,在第二十三屆維他露文化獎全國閩南語答喙鼓比賽榮獲國中組第一名。
維他露基金會榮獲教育部2013推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持續不斷辦理全國閩南語答喙鼓比賽,主要是希望能配合政府推展母語教育政策,鼓勵學生使用本土語言及強化學生在生活中閩南語使用及溝通能力,因此,透過「答喙鼓」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在參與中感受母語文化之美以及先人生活之智慧,而能更加以使用及推展,該比賽今年已邁入第二十三屆。
雖然受疫情影響,110及111年,連續兩年採線上直播方式辦理,但金沙國中沒有缺席。在蔡美意老師指導及培訓下,110年由804班蔡佳妤、張子嶸以「金門—我的桃花源」為題參賽,在全國二十餘組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榮獲全國閩南語答喙鼓國中組第二名。111年則由張博勛、吳弈璇代表,在眾多參賽隊伍中,用閩南語歇後語、俗諺學逗唱闡述「愛環境、做環保」主題,榮獲優選獎。今(112)年重返舞台並更上層樓,由802班楊于萱和彭定虹,以「科技厲害、趣味衭痴呆」為題目演繹閩南語答喙鼓的精髓,並擊退各路好手,榮獲全國國中組第一名,抱回1萬兩千元的獎金。
談及近年來鼓勵學生參與閩南語答喙鼓比賽,金沙國中表示,沙中發展校訂特色課程,自七年級起至九年級,依循周禮之制度典儀規畫一系列課程。除了建立基礎知識,也帶領學生從做中學,循序漸進認識各個階段的生命禮儀,並搭配閩南語教學,讓學生了解生命禮儀之傳統、典故,以及金門目前特有之風俗和推演迄今之現代化的儀式,藉以對於金門地方習俗和鄉土文化,各項習俗典儀之原由、發展和禁忌等有一定的認知。
在八年級下學期特色課程中,透過閩南語童謠和俗諺俚語之教學等,引領學生開口說閩南語,在課程中傳遞閩南語是金門的母語,值得去學習和傳承,以及其俗諺、俚語中饒富韻味,寓意深遠並隱藏著許多先人的生活智慧及道理。在鼓勵學生學習之外,也希望發掘學子不同的才華,鼓勵學子參加比賽,學校近幾年每年都推薦八年級學生報名角逐維他露文化獎全國閩南語答喙鼓比賽。
指導老師蔡美意表示,今(112)年比賽以「科技生活,趣味快活」為表現主題,二人以答喙鼓方式,在4至5分鐘內搭配演出,不足及超時都會被扣分。經過推薦報名後於5月27日在維他露基金會會館進行決賽。疫情之故讓各行各業受到或大或小的影響也讓科技發展更進一步,因此今年以「科技」為競賽主題。由她協助劇本及培訓下,金沙國中802班楊于萱和彭定虹以「科技厲害、趣味衭痴呆」為題參賽。
兩人以閩南語進行答喙鼓的演示,詮釋老人家學會使用現代科技進行網路買賣、美肌拍照上傳及視訊等功能,用詼諧逗趣的「鬥喙方式」連結過去到現代的生活改變,內容幽默,「聲」情並茂,讓現場觀眾看得直呼過癮,就連評審老師講評時更誇讚地說,實在太有趣了!頭都捨不得低下寫字,深怕錯過什麼情節沒有看到而錯失笑點。
蔡美意老師透露,兩位學生在競賽後等待宣布名次時形容,比要上台時更緊張。最後宣布榮獲第一名的是金門縣金沙國中,兩人更是激動到哭了。對於獲獎,楊于萱與彭定虹說,每日課後蔡美意老師一字一句地教,細心指導每一個走位和表情,能獲獎最要感謝老師。在賽前,老師的每一句鼓勵都讓她們願意投入努力,如今拿到第一名,除了更信賴老師,也對自己更有信心了。而且有一萬二千元的獎金,真的太開心了!
金沙國中已連續三年在該比賽嶄露頭角,今年更榮獲國中組第一名,如何發掘學生,指導老師蔡美意也說,楊于萱與彭定虹,這兩位孩子很開朗,平日上課也勇於發言,經詢問要不要試試,她們說如果美意老師幫她們培訓,她們就要,於是師生就展開每天午休和放學後各練1小時的練習。而其實,老師上課不只是上課,也期望能經由觀察學生各方面的學習情形,用心發掘學生的不同風格和長才,並適時地協助闢建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