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藝文沙龍》掇景賦彩以情動人 滿紙雲煙思接千載──畫家翁清土

發布日期:
記者: 林靈/專訪報導。
點閱率:583
縣籍畫家翁清土。(林靈攝)

縣籍畫家翁清土。(林靈攝)

擅油畫、壓克力彩、水彩、水墨等多媒材的特性及技法,翁清土畫作或恬淡清幽、極富雅趣,或厚重樸素、寧靜致遠,均滲透著精神情感和審美意識,是其心境與意緒的袒露,更是他近半世紀的心血浸潤;其藝術境界,不但越過了寫境層次,而且進入了造境意識,一幅幅畫作宛如娓娓道來的敘事詩,生動之處隱約含美,無盡之處承載大道。
懷鄉寫實 濃縮深情厚意
自幼熱愛繪畫,小學時即描摹課本上的各式生物圖像,然昔時家境清苦,加之地區資源匱乏,翁清土遂自製寫生板,於課餘時寫生,積累寫實技巧;他同時留意村莊中戲院電影海報之繪製,也關注戲院旁小書店老闆的手繪看板等繪畫作品,他並前往鄰近軍營的中山室閱覽區翻閱報章雜誌,從中獲取藝術養分,從而認識馬壽華、陳丹誠、馬白水等知名畫家。
求學時,其繪畫水平即比同齡人優秀,多次參加繪畫比賽均獲佳績。爾後負笈求學,考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在學時期受美國新寫實主義畫家魏斯之影響,他將對土地所懷抱的感情轉化為藝術,同時透過技法的錘鍊,專業廣泛涉獵與全方位的素養,使其畫作不僅只是美景永駐,亦作為他深情厚意的濃縮,以及個性、胸次、學識和境界的集中體現。
於桃園振聲高中任教期間,翁清土結識了戴武光、賴傳鑑等人,共組桃園縣美術協會;其後,他另與王福東、許自貴、洪東標、李俊賢等人共組當代畫會(後改制為「第三波畫會」),以一系列環保主題的畫作開風氣之先。數十年來,術業專攻,在實踐中不倦探索,在探索中勤於實踐,翁清土認為,藝術應貼近時代、記錄時代,他的藝術之路正是隨著思辨、時尚、繪畫價值觀之間的衝突、融合而自省、借鑑,且持續不斷地提升。
形態氣韻兼具 漾溢時代氣息
信手拈來自有神!溶法於精髓,投之以生命,將現實景象轉化為筆墨與色彩,構成意蘊、視覺與意境,於遵循陰晴雨雪、日昇月落的自然法則以外,他根據記憶、想像與創造,選擇一些令人拍案叫絕的視角與立意,層層疊疊,密密匝匝,畫出了既分明又交融、既深情而又溫存,無處不自然、無處不天成,氤氳渾然、韻致十足,亦充滿時代氣息的金門印記。
油畫的顯露與包藏,水墨的內斂及舒展,壓克力彩的無造作、無雕琢,水彩的陽光滿枝、顧盼生情,於其創作中,無論是一種蒼茫、抑或是一種張力,一切都有淵源,一切都有根有本│形美只是開始,內美才是唯一。以手寫心,翁清土對美的認知、對生活的解讀、以及其審美理念、情懷與哲思,全數濃墨重彩地展現在其作品中;其畫作形態氣韻兼具,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為景,另有一種哲學的影子,含不盡之意於言外,令人觀之如澆心中塊壘,心生幽思之餘,酣暢淋漓。
立足於當代,經歲月的磨礪與積澱,透由對傳統文化與藝術審美的深摯熱愛及了解,他融會東西,交付自己的心力和精神、貢獻自己的虔誠,以源於難以揮去的戀鄉情結,以超越現實而與心靈情感相通的生命體驗,凝結了日復一日對藝術的思考、對生活的感悟,然這所有一切最終又反哺於創作;他以深度的抒情來實現自己對吾鄉浯島的詮釋和理解,在情景交融的藝術表現裡,透出了一層比一層更晶瑩的景,滲入了一層比一層更深厚的情。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