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刊12年 寧中校刊《寧園》復刊改以數位發行

停刊12年,金寧中小學國中部《寧園》校刊於今年復刊,特以報紙的型式發行,作為紀念版。(金寧中小學提供)
金寧中小學國中部停刊12年的《寧園》刊物,今年重新復刊!並以數位刊物發行方式,善盡環境永續的責任,同時發行紀念明信片。金寧中小學校長宋文法表示,刊物中記載孩子們參加各項比賽的得獎紀錄,是孩子們努力不懈,老師們用心栽培與耕耘的最佳禮物,希望這些珍貴的記憶,能被好好保存下來,也能讓校友們回憶在校時的青春點滴。
宋文法校長提到,金寧中小學多年來皆有發行刊物以記錄孩子的學習點滴,包含附設幼兒園的《寧活幼園》,今年發行至第14期新名為《寧幼天地》;國小部的《金寧好兒童》,今年則為第4期。而國中部的《寧園》刊物自民國75年5月20日發行創刊號第一期,發行到第24期(100年12月),後續就停刊。宋文法校長表示,一部分原因來自於製作經費及人力,「一本校園刊物約70頁左右,製作成本約在600元左右,大量印製通常動輒需要至少200本,一次印刷約需十幾萬之餘,對於學校經費籌措實在不易。」
為了讓老師努力的成果能被看見,也讓學生有更多的分享創作舞台,在校長與老師們的努力下,《寧園》刊物於今年正式復刊,並改以數位發行方式,達到環境友善的目標。在復刊的第25期中,有別於傳統書冊的編輯形式,轉而以輕巧便捷的報刊規格來呈現,同時保留傳統白底黑字的樸素陳列,只做必要的美編點綴,不讓過多的圖樣色彩喧賓奪主,期待讓學生們了解,傳統元素還是能與現代風潮和諧共存。
宋文法校長補充說明,學校是培育人才的所在,老師們投入很多心力在教學上,例如語文、自然科學、美術創作、資訊科技能力、多元潛能等等。學生們的表現,也需要搭建一個舞台,讓孩子們可以進行創作與分享,展現其多元才能的機會,透過發表,孩子們得到掌聲、肯定與自信。刊物中也記載孩子們參加各項比賽的得獎紀錄,是孩子們努力不懈,老師們用心栽培與耕耘的最佳禮物。這些點點滴滴,若每一屆學生都能記錄到這些成長軌跡,對孩子們來說,都是珍貴的學習紀錄,畢業後成為校友,將來也有機會可以回顧這些曾經用心產出的青春印記,也有機會再次心存感謝,感謝當初指導的老師們,以及曾經用心努力過的自己,讓自己從過往的青春記憶,珍視過去,看重自己,也才能砥礪未來。
擔任此次復刊號總編輯的國文老師徐泰清表示內心十分感動,他表示「因為參與編輯,有機會見識寧中從將近四十年前,首期校刊面世以來一路的發展軌跡,這是很特別的體驗。」37年前,校長以得獎學生的身份在校刊內留影;37年後,校長以決策主官的身份在校刊內留語。這37年的變遷演進,就是校刊作為當世文獻價值之所在,也是教育工作弦歌傳承意義之所在。能身在其中參與,一如晚輩親聆尊長訓誨提點,是很幸運的事。
此次《寧園》復刊,也同步發行紀念明信片,一套六張,三張為國中部學生參加全國美術比賽、世界兒童畫展的得獎作品,兩張為國小部學生的畫畫創作,一張則為幼兒園畢業班的共同創作,並設計QRcode,讓同學們、教職員、家長與校友們在手機載具上查閱分享。而這套明信片將作為學校的文創紀念品,視未來需求義賣,作為學生的獎學金來源。
宋文法校長透露,目前正在著手將過去第一期的寧園,到今年第25期的刊物,進行數位電子化,同步在寧中小的學校網站上設置專頁進行數位發行,讓所有在校生與校友,有機會一睹學生時代的風華再現,藉此可以連結校友與母校的臍帶情感。他感謝所有投入資料彙整及內容校對的老師們,也感謝提供圖文作品、獲獎榮譽的學生,也邀請大家一起見證邁入新階段的《寧園》,共同分享這份喜悅與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