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藝文沙龍》鳳舞龍翔 墨與彩的華章──書畫家徐心富

發布日期:
記者: 林靈/專訪報導。
點閱率:926
縣籍書畫家徐心富。(林靈攝)

縣籍書畫家徐心富。(林靈攝)

以心照境,長時浸潤於書畫藝術,徐心富的藝術創作,除奠基於個人的天性與勤奮、就學時期的培養、時代的造就,與美麗的家鄉——浯島的深厚文化底蘊,同時也與他自己的努力分不開;無論素描、水墨、西畫、寫詩,他把時代的激情、把生活的溫情,以意運筆,縱情率性,盡數融匯於筆墨中。
筆筆篤定 水墨繪萬千
自小喜歡繪畫、熱愛藝文創作,就讀金寧國中時,徐心富即熱衷於素描及水墨,更擔任話劇社社長;長榮中學時,兩度主持學校年度耶誕晚會,校刊編輯、雙簧、短劇、相聲,全都難他不倒。因家境清苦,父親早歿,他特別感念母親的一手拉拔,以及妹妹提早輟學,打工裁縫、幫忙家計;為減輕家中經濟負擔,他遂棄筆從戎,投考政治作戰學校。
政戰學校期間,他針對書法、水墨、油畫、雕塑等,進行多元藝術的研習,並師事邵幼軒、鄧雪峰、李奇茂、胡恆等名師,無論是筆墨的處理、畫面的結構與佈局,抑或是意境的營造,不僅從中體會文人高士的心境及情懷,從而繼承與創新,從不同的藝術門類中深究各類藝術的魅力,他更以政戰學校藝術系第二名畢業。至於其軍職20年間,泰半服務於藝術單位,且多次獲獎,後於陸軍總部藝術工作大隊上校大隊長退役。
作為馳名國際、知名水墨畫大師李奇茂的得意門生,尤擅人物畫的徐心富,致力於書法與水墨的不懈探索。數十年來,每創作一幅作品,每登高一個藝術台階,他深有所感「學,然後知不足」,故而先後偕同楊誠國、吳宗陵等同好前往北京師範大學書法碩士班、杭州中國美院山水畫高研班,進修深研、琢磨透徹、篤學不倦。其畫作「星雲大師」,曾遠赴北京展覽,且有民眾出價意欲收藏,但被徐心富謝絕;後來,在李奇茂夫婦的引接與建議下,徐心富將該幅畫作交予佛光山主持法師,「物歸原主」。其後,徐心富另懇請李奇茂為其題寫書齋堂號「榜林書畫院」,並為其掛牌揭幕。
 心鑄雅韻 黑白現人生
徐心富長期熱心關懷地方公益事務,對於服務鄉梓活動更是主動參與。旅台期間,曾任台灣國立美術館義工組組長,負責展覽現場的解說與導覽;他也曾為台中市金門同鄉會義務編輯會刊;退休後返金長居,每於春節前夕,他利用餘暇與縣內知名書法家共同協助鄉、鎮公所題寫春聯贈予縣民。早期也寫詩的徐心富,曾與許水富、寒川舉辦「榜林三位寫詩的人」新書發表會,並出版詩集「金門!金門!」亦曾連續12年於春節期間,在金門日報副刊發表刊載「話生肖年畫」,更是讓讀者印象深刻。
他靜心於生活實踐,從日常中體現真摯;他借物傳情,通過平實的日常物象宣洩情感,其畫作中的形象無非是生活中的偶然一瞥,然則這短促的一瞥,卻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善於觀察及捕捉瞬間的藝術感受,並誠實地將其對傳統文化的涵養,對自然、對人生的感受和理解,以及所契合而生發出的情趣直瀉筆端,他將傳統文化意境和清峻空靈的水墨美學觀念融為一體,透過元氣淋漓、精準至臻的筆墨語言,勾勒自我心跡,吟詠出詩情與畫意。
在其畫作中,所展現的山川、花鳥、人物,無不充滿了和諧美與秩序美,映現著生命與自然的客觀律動,天趣盎然、一派生機,形象生動、呼之欲出;其書畫作品奔放而不粗狂、精細但不拘謹,有骨有肉,有脈有血,在傳統的筆墨基礎上凝鍊新意,別有意蘊。匯聚浯島地域的靈秀,流露淳樸的鄉土之音,在水墨氤氳的氛圍中,他以逸求趣,結合了渾樸與野逸、取捨了典雅與精微、交融了情意與畫意,收放自如,以一種生動的氣韻,盡顯悠逸之美,百媚因此而生。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