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藝文沙龍》回望與還原 烈火餘燼下的歷史履痕──作家林馬騰

發布日期:
記者: 林靈/專訪報導。
點閱率:1,076
縣籍作家林馬騰。(林靈攝)

縣籍作家林馬騰。(林靈攝)

聚焦於烈嶼,作為在地文史的講述者、撰寫者,亦是在地古文物的守望者、傳承者,透由訪問耆老、蒐集史料與親身經歷,二十餘年來,林馬騰費時採寫親歷、親見、親聞之歷史,他讓一個個歷史人物與一次次歷史事件,有聲有色、有血有肉地從鮮活的記憶中,次第闊步走來。
  真情厚重的時代書寫
生於日據,長於內戰,少年即入軍旅,林馬騰在一次共軍砲擊中受重傷,一度命懸一線,後送至台灣救治,歷經長時艱苦的復健,才得以復原。因親歷戰爭的顛沛離亂,深刻地理解歷史的多面與複雜,如今,帶著烽火歲月的留痕,年屆耄耋的林馬騰,一如既往地投注全副心力,紀錄第一人稱的口述歷史證詞,捕捉暨保存浯島的時代精神和底色,讓戰地前線的歷史故事再一次地被演繹,被親近,被討論,也被理解。
以歷史真相為素材,透過實地採訪、資料彙整和貼近表述,林馬騰不只是被動的採集者,更是共同的揭秘者;為釐清歷史細節與真偽,也為讓歷史的拼圖更加清晰與完整,往往需在浩如煙海的海量文獻資料中查閱及考證,亦得勤於訪問事件的親歷者、知情者,紮紮實實的紀錄,關於人性、關於地理、關於生活的環境、關於政治的歷史,林馬騰全數悉心以對。
關注在地,以人為本,本著務實求真的精神,他將深藏在眾人心靈深處的歷史記憶、存活在大家口耳中的人生敘事,細細描摹,一一顯影與還原,切實反應當下的時代脈絡及社會現象,深刻地展示了浯島子民在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之路;他勤奮著書,以濃烈的情感敘事,講述戰地故事、書寫金門精神,不加雕飾地還原彼時彼地的場景、過程及最真實的心理感受,他將自身的經歷與情感深度融入,只為在歲月長河裡,盡力留住時代的珍貴印記。
形諸筆墨 致力於分享與傳承 
其著作多從具體而微的切口出發,經由歷史細節的再現與開掘,回顧那段血與火的悲壯歲月,還原一個個從滾滾歷史洪流中掙扎出來、活生生的人物,以及在地居民的生活片段和內心深處的思考,既有宏大的場面,又有個體的描繪,在戰爭與和平的時空轉換中,多元地呈現了浯島眾生的生命史。
時光靜走,許多人物事成為歷史,有些雲散煙消,有些被遺忘,有些被毀棄,因有感於歷史的一去不復返,以及古文物的無可複製,林馬騰肩負起重述、再現和回放歷史的責任,除催生暨促成烈嶼鄉文化館之成立,他耗費鉅資維修祖業林信屏洋樓,同時田調、蒐集、建檔、保存各種文物與文獻史料,並闢室陳列展覽,盼讓所有觀者憶過往、望今朝,藉由對歷史的尋索與反思,從中得到啟示和感悟。
戰爭何其冰冷殘酷,和平尤其可貴,儘管曾被炮彈傷及,林馬騰拋卻仇恨、放下怨尤,「人要向前看。」直面歷史,故事很多、很長,鬢髮霜白的林馬騰娓娓而談,往事仍歷歷如昨,那些真實可感的生動細節,諸多極其珍貴的歷史血肉,一座舊時的碉堡、單打雙不打的日子、砲宣彈造成的創傷……,數十載風雨如磐,所有不動聲色的深刻,盡數從硝煙中走來,眼前遂如同一幅浯島圖景,正緩緩地拉開了帷幕││畢竟,我們都是時代的見證者與參與者,該以清澈的目光,穿越歷史迷霧,讀懂金門的滄桑與榮耀。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