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維護傳統建築風貌審議委員會召開 審查申請獎助六件

發布日期:
記者: 楊水詠/縣府報導。
點閱率:1,247
副縣長李文良昨主持金門縣維護傳統建築風貌審議委員會第一○二次會議。(楊水詠攝)

副縣長李文良昨主持金門縣維護傳統建築風貌審議委員會第一○二次會議。(楊水詠攝)

金門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包括閩南傳統建築和洋樓文化在內,也是地區的觀光資源。金門縣政府昨日召開金門縣維護傳統建築風貌審議委員會第一○二次會議,由副縣長李文良主持,審查申請獎助案件六件,烈嶼鄉二案、金湖鎮三案、金寧鄉一案,房屋型式有一落四櫸頭、三蓋廊(帶前院)、宗祠,申請補助金最高六百一十六萬七八七六元、最低二百五十一萬六一七三元不等,將依實際審查結果核准補助施工修繕,以增加保護閩南傳統建築文化資產。
此次的金門縣維護傳統建築風貌審議委員會於昨天下午二時起,在縣府大禮堂會議室舉行,審查六件獎助申請案件,分別為:
●烈嶼鄉西口村雙口,房屋型式為三蓋廊,申請補助金額二百五十三萬四三三一元。
●烈嶼鄉黃埔村后頭,房屋型式為一落四櫸頭,申請補助金額二百七十七萬八○九七元。
●金湖鎮蓮庵里庵邊,房屋型式為三蓋帶前院,申請補助金額二百五十一萬六一七三元。
●金湖鎮山外里前埔,房屋型式為一落四櫸頭,申請補助金額二百七十三萬○九二一元。
●金寧鄉盤山村下堡,房屋型式為二進宗祠,申請補助金額六百一十六萬七八七六元。
●金湖鎮蓮庵里西埔,房屋型式為宗祠,申請補助金額二百五十六萬一五七七元。
在審議委員會中,承辦單位依序就申請獎助案件進行簡報和說明,與會審議委員也就申請獎助修繕工程項目和申請補助金額進行討論與審查,並對於修護提出建議,俾保存閩南傳統建築風貌及特色。
另,審議委員會有一項提案討論,有關第一○一次審議核准案件於書圖修正階段提出新增開窗一事,以及有臨時動議一案,有關漁村申請獎助的建築形式是否符合補助條件。
閩南傳統建築是金門閩南文化基因庫和活化石,縣府係自九十年二月制定公布金門縣維護傳統建築風貌獎助自治條例及編列預算,接受民眾申請傳統閩南式:如一落四櫸頭、二落大厝、三蓋廊,或洋樓式:如五腳氣、突歸、三塌壽的建築物依原樣修復之獎助,迄今已完成七百餘棟傳統建築的修復工作,成績斐然。
至於申請維護傳統建築風貌獎助案件,由金門縣維護傳統建築風貌審議委員會依據金門縣維護傳統建築風貌建築審議原則審查。其申請獎助案件經縣府審查核可後,發給「金門縣維護傳統建築風貌獎助證明書」,載明核定補助金額,申請人應於規定期限內竣工,並檢具詳細竣工照片、獎助證明書及相關資料,向縣府請領獎助金。
此外,傳統建築分佈於金門本島四鄉鎮,除了在風貌上各具特色之外,也各自蘊藏著不同的時光印痕與獨特故事,縣府期望能藉此重新活化此等獨具歷史風情與人文底蘊的傳統建築,並進一步達成活絡地方經濟、促進社區發展,以及打造全新觀光亮點,以及帶動地方的經濟發展與文化活力等目標。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