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藝術家重返金門 回憶留金歲月

「青春 島嶼 記憶 紀念八二三砲戰65週年」教授老兵創作展,現於金門縣文化局展覽廳展出,出席的老兵藝術家重返金門走訪擎天廳等地參訪。(金門縣文化局提供/李增汪攝)

「青春 島嶼 記憶 紀念八二三砲戰65週年」教授老兵創作展,現於金門縣文化局展覽廳展出,出席的老兵藝術家重返金門走訪擎天廳等地參訪。(金門縣文化局提供/李增汪攝)
紀念八二三砲戰65週年的「青春 島嶼 記憶 紀念八二三砲戰65週年」教授老兵創作展,已在7月22日在金門縣文化局展覽廳舉行開幕式後盛大展出,展期到8月23日止。出席的老兵藝術家,也趁著這趟重返金門走訪擎天廳等地參訪,回憶過往的「留金歲月」。
包括廖修平、洪郁大、曾長生、譚行健、孔依平、林進忠、陳景林、陳炳宏、陳啟村等人,在金門縣文化局局長呂坤和、科長周祥敏及金門防衛指揮部政戰主任張榮順等陪同,前往擎天廳參訪。
這次「青春 島嶼 記憶 紀念八二三砲戰65週年」教授老兵創作展,西畫類有廖修平、洪郁大、曾長生、李乾朗、吳永欽、譚行健、許自貴、陶文岳、顧何忠、陳啟村。水墨類有孔依平、李轂摩、蔡友、林昌德、林進忠、林章湖、陳景林、陳炳宏等共十八人,他們在年輕服兵役階段,都曾有過一段難忘的「留金歲月」。
參展者廖修平以民俗圖騰為靈感的生活符號藝術之作。洪郁大以早期公共藝術之一《古寧頭戰役國軍塑像》攝影作品、詩意的風景油畫及造型流暢的金屬雕塑參展。曾長生的作品則展現了現代社會空間的冷漠疏離。李乾朗以其建築研究專業記錄下金門傳統屋舍、建築群之手繪圖及攝影紀錄,如:金門山后王宅、水頭蔡宅。吳永欽以感性的色彩與筆觸,在自然與心象風景交錯中,關照出對土地的熱愛。譚行健以現代與古典的融合,西方與東方的對話書寫當代風景。許自貴作品沉穩內斂,隱約透出魔幻氣質及隱喻象徵意涵。陶文岳由點、線、面,組構出溫潤的複合媒材小品。顧何忠擅長以照相寫實描繪富有象徵意味的靜物,引人省思。而陳啟村則有人間國寶│文化部登錄國家重要傳統工藝木雕保存者,並獲國家工藝成就獎等殊榮。
另外,孔依平的山水之作筆墨沉穩、皴法堅實,書法字體多變,書畫兼修。李轂摩以簡練、暢意的筆調,傳遞出一種平淡、謙和含蓄的生命力。蔡友的墨染之作傳達出台灣質樸的鄉情和獨有的自然風貌。林進忠的海濤、水牛神形兼備,書法筆鋒蒼勁有力。林昌德的墨彩人物山水寫生,結構嚴密沉穩厚實,是深刻琢磨的結晶。林章湖的水墨現代化風格細膩,畫人、畫鳥、畫景生動鮮活,是客觀世界與自我內觀的進境。陳景林以染織工藝作品映射出大山大水的寧靜,氣勢磅礡。陳炳宏作品以濃重的棕墨色勾勒,組構中流露對社會的關懷與對生命的觀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