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仁鑫獲衛福部頒發「三等衛生福利專業獎章」

金門醫院醫師林仁鑫(右)獲衛福部頒發「三等衛生福利專業獎章」。(金門醫院提供)

金門醫院醫師林仁鑫(右2)獲殊榮全院與有榮焉。(金門醫院提供)
衛生福利部近日舉辦「頒發112年衛生福利專業獎章暨表揚模範公務人員典禮」,由部長薛瑞元親自主持,並邀請行政院院長陳建仁親臨觀禮及頒獎,金門醫院內科醫師林仁鑫,獲頒「三等衛生福利專業獎章」,獲此殊榮,全院與有榮焉。
金門醫院表示,林仁鑫醫師72年返金服務負責原金門縣衛生院四大科和住院、急診工作,並支援各鄉鎮衛生所門診、學童及役男體檢、精神患者家訪投藥及地檢署司法相驗工作。是全科醫師之寫照,擔負早期離島醫療重任。
林仁鑫赴臺北榮民總醫院專科訓練,取得內科及消化內科專科醫師資格後,於原金門縣衛生院創立超音波及內視鏡檢查室,引領醫院走向專科化分科之層次。
林仁鑫91年7月至94年9月擔任原金門縣立醫院院長,利用自行承作「全民健康保險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昇計畫」(IDS)經費聘用醫師專責急診工作,並積極推動醫院由縣立改制署立,於94年10月改制完成,取得更多醫療資源。因應SARS疫情,迅速成立發燒篩檢站、規劃動線、增設負壓隔離病床、慢性病取藥得來速,領導抗煞渡過難關,獲原行政院衛生署頒發「著有功績」獎牌。
林仁鑫100年獲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第21屆醫療奉獻獎及原行政院衛生署養成公費生「回饋鄉里 貢獻殊偉」獎牌。101年個人事蹟經公共電視臺製作為感恩故事集當責系列「金門林大夫」,另個人榮獲收錄於財團法人感恩社會福利基金會編製之「我要把愛灑滿台灣」有聲書冊。105年獲衛生福利部所屬醫院第3屆優良暨資深典範醫師獎。
今年64歲的林仁鑫,出生在烈嶼鄉,是土生土長的金門人,也是金門第3屆的醫保生,目前是金門醫院內科醫師,主要看診肝膽腸胃科。民國72年,林仁鑫從台北醫學大學畢業後,便回到金門行醫,當時金門的醫院叫「金門衛生院」,戰地政務解除後變成「金門縣立醫院」,當時縣長李炷烽請林仁鑫來當縣立醫院的院長,也是末代金門縣立醫院院長,目標就是推動改制成「衛生署立醫院」,以增加金門醫療資源。直至94年10月1日,「金門縣立醫院」改制成「衛生署立醫院」,林仁鑫就任副院長。
民國92年,台灣SARS爆發時,金門醫院出現第1個疑似病例,隔天就有4位醫師遞辭呈,而且醫師早就搭第一班飛機回台灣。當時林仁鑫擔任金門縣立醫院的院長,他沒有落跑,站在第一線,領導抗SARS、避免院內感染,使醫院平安度過難關。
在金門行醫超過30年,林仁鑫一路從金門醫院的小醫師到科主任、到副院長、院長,一路走來,對於金門醫療的看法,他認為,金門醫院始終背負著一個「原罪」,因為以前金門醫院是小醫院,在民眾心中種下對於金門醫院「信心不足」的種子,而且根深蒂固,時至今日,仍然時常要求轉診到台灣,但其實到台灣,也不見得能看到「比在金門醫院更好」的醫生;此外,林仁鑫指出,部分「非醫療性因素」轉診原因,是因長者在台灣的子女,也對金門醫療沒有信心,往往父母親在金門醫院檢查出某些症狀,子女們不放心,還是再把父母接到台灣的醫院,再做一次相同的檢查,得到相同的檢查結果,其實也是醫療資源的浪費。
林仁鑫說,金門醫療這幾年真的是不一樣,醫院新大樓也蓋起來,也購入各種高檔的醫療儀器,以及許多醫師人力,已經可以應付許多疑難雜症;他強調,金門的醫療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和「台灣很多地方」比起來都不會輸。林仁鑫認為,「在地醫療」很重要,尤其是急重症,以往要盡快送到台灣去,現在可以直接在金門處理,爭取黃金時間,譬如心肌梗塞,現在在金門可以馬上送進心導管室處理。林仁鑫表示,金門的醫療,還是必須靠大家來「建立信心」。
林仁鑫說,除非老到不能行醫,不然會繼續在金門行醫下去,「直到不能看診為止」。他說,上帝讓他這輩子誕生在金門,從一個農家子弟,培養成資深的醫師,他心存感激,將一輩子回報給金門這塊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