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藝文沙龍》筆壯墨香 一揮而就見真章-書畫作家洪明燦

發布日期:
記者: 林靈/專訪報導。
點閱率:1,512
縣籍書畫作家洪明燦。(林靈攝)

縣籍書畫作家洪明燦。(林靈攝)

沉靜於心,執著於藝,積以時日、累以功夫、養以學問,洪明燦以心為紙,以意為墨,嫻熟地駕馭筆墨,游於書藝,自如地抒寫精神與情懷;師法自然,行之於筆墨,他一手取自傳統精髓,一手伸向自然造化,尺幅之間,既古意盎然,又新意迭出,疏密成律,落墨有音。
往事堪回味
洪明燦自幼即喜歡塗塗寫寫,小學時期作品曾獲年段第一;台南師專時期,獲汪文仲、王家誠、張雲駒等老師親授與指導,使他漸次步入藝術堂奧;師範大學時期,師從書法大師杜忠誥,他潛心鑽研、恭心學藝。尊古敬賢,積跬步以成千里,備受翰墨薰陶的洪明燦始終精深研究、勤於揮毫動筆,他在質地豐厚多姿的藝術土壤裡,把根扎得很深、很穩。
經杜忠誥鼓勵,洪明燦返金後開始推廣書法教育。1994年元旦起,洪明燦利用餘暇,先後在金城民眾服務社、傅錫琪紀念館指導學童書法研習,並於社區大學開班授課,或前往地區中小學藝文深耕,從基本筆畫、臨帖、創作、練習,一一指導講解;投身地區書法教育30載,除培養無數學子對書法的興趣和喜好,嘉惠愛好書法的成人進修,擴大地區民眾的書法藝術視野,感受書法藝術文化的浸潤與洗禮。
習書數十年,苦臨古帖,又獲名師指導,洪明燦傳承於古卻不束縛於舊,對於力量的平衡、對於美感的掌握沉穩扎實;篆、隸、草、行、楷各體,他均有涉獵,亦悉心兼顧。洪明燦尤為愛好碑刻,寬博渾樸、剛健沉雄且具金石之味的魏碑,為他於諸體書法中,最鍾情也最用心者。他在諸體之間運轉自如,同時融諸體之功而成一家之美;他更把自己的獨到才情融進書法藝術,精修入境,且今年恰為其從心之年,洪明燦望能於此之後得創行草新貌。
情繪於筆 物染於墨
1995年左右,繪畫創作中斷逾廿年的洪明燦重拾畫筆,偕同驅山走海畫會同好外出寫生,有時與其弟洪明標結伴而行,有時孤身一人,采風浯島各角落。初始以水彩創作,後因書法學有所成,他轉換跑道,將書法藝術結合水墨繪畫;然因有感自身筆墨境界之不足,洪明燦遠赴杭州中國美術學院進修深研。在遍觀歷代大家名作、悉心揣摩前人筆墨軌跡的基礎上,他以自然為根本,變自然之境為胸中之境,達到實與虛的互補互鑒,一種渾然天成且無法分裂支解的藝術意境。
縱使走遍大山大水,浯島這片厚土,洪明燦愛得最是深沉。他以堅實的素描及速寫功力為基底,以書入畫,筆筆相連、氣脈相通;在其筆下,他以形寫神,以筆取氣,於關照浯島山水的過程中,那些富有柔韌性、彈性和張力的線條,濃淡深淺變化的五彩,作為表形達意的手段和方式,他同步融入了自身審美與生命情感,使他畫出了意蘊,也畫出了哲理與個性。
他善於在山水間尋覓、製造意境,進而在意境中傳達詩情;他尋幽探微,汲古融今,在大局面中驅馳延展,在小細節裡遊刃有餘。一幅幅畫作俱是其精神世界與客觀世界的綜合體,透由「形」到「神」的轉身,感悟生命、貼近生活、謳歌自然,真實地寫照他在各個時期的感慨和心態,展示其對社會、對人生的深湛思考,有親切的現世情懷,亦是其虔誠、寧靜、忘我境界的體現。
以文字銘記水暈墨彰
談及寫作契機及初心,乃源於每次畫展結束後,船過水無痕,令他覺得相當可惜;因舉辦過多次個展,他深知藝術之路的一路風雨,畫展籌備工作的細緻與繁瑣,為留下印跡以銘記,也為延續及擴散藝術與人生的互動,他遂以文字記錄,「這些人曾經這樣一路走來。」其後,洪明燦陸續出版數本著作,他寫生活感觸、個人創作感想、他人創作分析,以及對地區整體書畫藝術的企盼和期待。
繪畫是喜好,書法是享受,寫作卻是最為被動的選項;然他不只是喜習書法,更傾心於書法,迄今,他仍日日將素紙鋪展開來,戲墨走筆。「到了這個年紀,人生會有一些困難之事,發生既是無可避免,不釋懷又能如何?」回望經年,滿是生活錘煉的痕跡,向人生索要意義不如賦予人生以意義,承受命運的張力不如與命運相嬉,洪明燦透過藝術修為、藝術創作與宗教信仰,既用以寄意,又用於超脫與救贖。
於樣態各異的創作中,無不滲透著他對生活的理解、對人生的感悟、對思想的詮釋與反芻,同時也是他心性品格的載體。「心裡想做的事,用這一輩子去做。」筆愈壯,墨愈香,始終專心致志,一意而行,洪明燦把書畫塗寫在生活中間,也塗寫在大地之上,他實實在在地拓墾自己的水墨園圃,而在這異彩紛呈的園圃裡,花開滿枝,散射如暈,蔚然相映。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