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的畫室 楊樹森指導台日青年紙版刻畫

楊樹森在馬偕醫學院分享漂木藝術故事。 (楊樹森漂木空間提供)

楊樹森與台日青年交流紙版刻畫創作。 (楊樹森漂木空間提供)
以漂木創作崛起藝界的楊樹森,再以自創的「紙版刻畫」進行創作、教學、展示,並下鄉駐點,推出「移動的畫室」、「漂流與回航」,巡迴北海岸,與台灣、日本青年交流。
青年培力 創作分享
「北海岸台日國際青年公益交流活動」在馬偕醫學院啟動交流儀式,並於昨(20)日前進三芝二號空間(二號倉庫)青年培力站,楊樹森登台發表漂木藝術創作故事後,再指導80多位台日青年交流學生進行「紙版刻畫課程」。
三芝之前,8月19日,淡水頂田寮有機農場的暑期工作坊亦獨立舉辦了一場楊樹森紙版刻畫創作;接續「移動的畫室」作品展示,「漂流與回航」創作對話,也同步在北海岸展開;9月再於「漂木藝術青年培訓課程」擔任講師,傳下漂木創作藝術。
地方創生 台日交流
地方創生,引入青年活力。由國發會、教育部指導的「北海岸台日國際青年公益交流活動」,訴求「台日青年共創美好,匯聚台灣與日本大學生的熱情與力量,為北海岸地區帶來一股新的活力」,並讓台日兩地學員感受水梯田生態與農耕文化,深入了解農村經營及食農教育的重要性,透過與當地居民互動交流,在自然美景中,學習環境永續發展與社區合作的寶貴經驗。
台、日兩地報名參與青年,包括淡江大學、中國文化大學、致理科技大學、馬偕醫學院、國立台北科技大學,以及日本天理大學、日本中部大學的學子等80多人;主辦單位為二號空間青年培力工作站 、新北市北海岸地方創生發展協會、新北市政府青年局、新北市三芝區農會等。
移動畫室 舶北海岸
楊樹森的「紙版刻畫創作」教學、創作,8月19日先由淡水頂田寮有機農場獨立舉辦一場,亦吸引不少民眾報名、參與,藝術家鄭鵬舉、呂良遠、鐘永和並前往記錄、對話;20日納入台日交流系列活動的紙版刻畫創作,則移往三芝二號倉庫青年培力站;「移動的畫室」也陸續在三芝淺水灣的海洋深呼吸、普羅旺斯、海邊灶咖、留夏、老梅、海灣綠洲餐廳,以及金山的中角灣、海上日出海洋咖啡等空間駐點、展示。
於紙版刻畫創作教學、展示外,楊樹森同步進行「漂流與回航」創作對話,分享從童、少的金門時光,再到渡海赴台,後移居三芝創作與成立「漂木空間」的歷程,並帶領學員參訪位於三芝拾翠山莊的「楊樹森漂木空間」。
漂木藝術 畫筆不歇
八二三砲戰65周年紀念日前夕,就在1958年八二三烽火期間出生於金門的楊樹森,金門高中畢業赴台,就讀中原大學機械系;自小迷上繪畫,但因現實環境,無法進入藝術科班,他仍堅定藝術信仰與創作,靠自我摸索踏向藝術之路。
1997年飽受身心靈病痛折磨,歷5年醫學、宗教治療,才漸漸恢復身體與創作能量;2002年又重拾畫筆,轉以撿拾被廢棄的漂流木作為畫布,當作主要媒材。2004年《美麗境界》巡迴展在台北馬偕醫院、新北雙連教會、淡水馬偕醫院及三芝雙連安養中心等地展出,同年《心靈異想:楊樹森返鄉展》在金門文化局,此後再歷古區10號、典藏淡水、新竹影像博物館、台北紫藤廬、時空藝術會場、新北市政府大樓、三芝2號倉庫、新竹工研院藝廊、宇宙光關懷空間、中原大學藝術中心、台北大學藝術中心、台北大澐藝、三峽蘇馬利體藝廊、梅門文化基金會梅門防空洞、台北沾美藝術庭苑、馬偕醫學院等30多次個展。
未停下畫筆,幾乎每年每季都有展覽的楊樹森,為了讓畫作有個家,在新北三芝拾翠山莊構築「楊樹森漂木藝術空間」,如今已成北海岸最美麗的藝術風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