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瞭望》兩岸小三通 花未全開月未圓

金門「小三通」往來熱絡,期待陸客早日來到,進一步振興地方產業。(李金生攝)
特約主筆:李金生
金廈泉「小三通」自今年1月7日專案復航以來,往返兩岸的旅客與日俱增,但陸方遲遲不開放對岸遊客來到,傾斜式交流處於「花未全開月未圓」的現況,未來走勢引人關注。
移民署統計,今年金廈泉小三通至8月底止,入境18萬6899人,出境18萬9372人,兩岸往來人數持續增加中,單日往返旅客一再寫下新高紀錄,可以看出正往好的方向走,但陸客不來,卻淪為一頭熱的失衡,這是不能視若無睹,亟待改變的事實。
陸委會8月24日公布,規畫開放大陸團客來台措施,主要內容是每日限額2000人次,實施日期視陸方回應而定。這本來是我方應旅遊業者要求,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新措施,但因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指為民進黨當局「畫餅」,名為「恢復」卻設限不解禁的作法,而在兩岸之間再蒙上一層黑幕。
陸委會發言人詹志宏日前表示,「我方已展現最大善意,現在關鍵是陸方是否願意放團客過來,只待大陸有正面回應後,就可馬上訂定實施日期」將球再踢給大陸,在陸委會宣布的新措施即將「滿月」之際,兩岸如何見招拆招?有待進一步的觀察。
大陸「十一」長假快要來到,廈門在全國遊客最想去的城市中排名第7,做為延伸旅遊地點的金門也跟著受惠。在疫情前的2017年即曾迎來爆量人潮,連3日「小三通」每天進出的旅客均破7000人,累計1萬458人,其中「自由行」的遊客占有相當比例。全島各主要景點均湧現旅遊人潮,人來人往、車來車去,讓旅遊和相關業者忙得不可開交,往事讓大家津津樂道。
傳統節日的來到總讓人有一些遐想和寄望,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已過,中秋節是一個團圓的日子,今年落在9月29日,往後2天就是大陸「十一」長假,本來是可以為兩岸帶來新局的時間點,但以目前兩岸緊張、不歡的關係,並非一樁簡單可為的事。
2019年,大陸在8月1日暫停47個城市居民赴台個人遊,金門一下淪為觀光景氣下滑的重災區,9月份小三通入出境計10萬8009人次,較上一年同期14萬3977人次,減少3萬5968人次,衰退24.98%。其中陸客入出境僅1萬4681人次,更較上一年同期5萬6384人次,減少4萬1703人次,衰退73.96%。在縣府團隊的大力爭取下,陸方最終釋出善意,在9月20日恢復「小三通」海西20個城市得赴金馬澎自由行政策,當年配合「十一」長假帶來新一波旅遊盛況。
日前,副縣長李文良偕祕書王中聖拜會陸委會,昨再帶領縣府團隊赴廈,就「小三通」通關便捷化和爭取陸客來金與對岸協調。縣旅行公會理事長翁炳信等人也將於19日跨海到福州,參加由台旅會主辦,20個海西城市組團社業者出席的「金馬澎旅遊推廣會」,或可期待柳暗花明再現轉機。
在大陸通水金門已滿5周年,小兩岸實現「兩岸一家親,共飲一江水」的此刻,陸客姍姍來遲讓小三通未盡圓滿,對期待將兩岸旅遊大餅做大、做好,兩岸共榮的旅遊業者來說,也許李之儀筆下傳誦千載的〈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可以傳達翹首以待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