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藝文沙龍》以陶粹美 泥與火的心象寫意──陶藝家謝華東

發布日期:
記者: 林靈/專訪報導。
點閱率:1,038
字型大小:
縣籍陶藝家謝華東。(謝華東提供)

縣籍陶藝家謝華東。(謝華東提供)

謝華東退休後含飴弄孫,同時將「顧孫」日常轉化為靈感,創作出親子系列陶藝作品。(謝華東提供)

謝華東退休後含飴弄孫,同時將「顧孫」日常轉化為靈感,創作出親子系列陶藝作品。(謝華東提供)

記者林靈/專訪報導
從藝研陶數十年,謝華東以自身的生命經驗揉合陶土創作,他把對生活的領悟化作藝術的還原,透由情感的噴湧與釋放,酣暢交融於陶土、清水與烈火間,展現了最為貼近生命狀態的質地,無需冗餘解讀,自有無形的氣場流轉;一件件陶藝作品經過窯火幻化出彩,或細膩溫柔、或曠達豪邁,在在投射出他對美的平衡拿捏,對陶土與釉色的自由駕馭,又存在著一種理性與節制,以及張力豐富而隱喻深刻的內涵。
流淌於血液中的藝術因子
高中念電工,師專念體育,其後再返母校台北師院美勞教育學系進修,積累了跨域的陶藝美學專業,「可能是血液裡流著一些藝術的因子吧」,長期投身地區陶藝教育的謝華東,於地區多所小學推動陶藝特色教學,爭取陶藝設備,成立陶藝班、陶藝陳列室,並在本縣文化局舉辦學生陶藝展及出版學生陶藝專輯,首開地區小學學童在文化局舉辦大型陶藝展之先河;他同時也在校園中推展書法與古早味童玩,不僅讓國粹書法教育往下扎根,進而讓學童從中培養帶著走的十大能力。
提及學陶的因緣,謝華東娓娓細述,民國77年,他隨父親謝金文等一行人,前往祖籍地東山島尋根祭祖,因其二叔謝學文為當地著名畫家,在此行中因而與諸多東山藝術家進行交流,經由此一藝術思想交匯的機緣,謝華東流淌於血液裡、與生俱來的藝術因子日益勃發躍動。民國82年,謝華東至台北師院進修,師從美教系教授羅森豪,從最基本的拉坯與燒窯開始學習,自此一頭栽進了陶藝界,這一投身,便是一輩子。
兒時玩沙捏泥的童趣,漸次衍化為理論與實作的美學專業,他尤其醉心於高溫色釉與火焰結合的流變溢彩。謝華東進一步表示,他們一家人都熱愛藝術,其父謝金文畢業於龍溪師範學校藝術科,後隨怒潮軍轉進金門,陸續於金湖(瓊林)、金山、金水、金城、柏村、金寧等國校服務,民國56年因故離開教職轉而經商,直至民國92年重拾畫筆作畫,多次參展。謝華東一度與其父、其二叔舉辦水墨陶藝雙人聯展;此外,對於書法及水墨創作,謝華東皆醉心著墨,默默耕耘,臨池不輟,他並以行草見長,其書藝形神俱佳,法度有致,靈動流暢。
火與土的碰撞 映現生命的漸進和轉折
始於土、成於火的陶藝創作,是質感和能量轉換的藝術,是藝術與科學的緊密結合;陶土在創作者的手中被塑型,在一握一把一捏一拉中,加以釉料的配置與塗施,反覆嘗試,不斷琢磨,透由文化藝術與思維間的碰撞交流,而後經歷火的錘鍊,方可成品。謝華東直言,唯有堅持,別無他法,「只要有興趣就會投入」,沉浸其中,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如此久必有悟,悟後便能生巧。
創作並非憑空而來,陶藝貼近生活、反映情感,沒有煽情,無需理論,題材僅作為創作者傳達自我思想的一個切入點,內心情感遂逐一流露在題材各異的作品中;故而人與生活、生活與陶器、陶器與製陶者之間,應是知己知彼的。謝華東的陶藝創作穿越數十年來的歲月積澱,每件作品化動為靜、靜中見動、動靜相生,俱是其濃烈情感的延續或轉變;觀其陶藝創作,以極具個人特色的藝術語言,敘說著他對自然、人性、生命的深情解讀與另類詮釋。
陶土在人力與轆轤的共同作用下,產生的各種拉伸、皴裂、黏連狀態,或仔細地掌握著窯變的規律,抑或以翰墨入陶,謝華東將生活與日常視為靈感的全部來源,把酸甜苦辣等人生滋味悉數呈現在創作中;諸如滄桑歷盡的童年印跡、陶然自得的創作歷程、兩性互動的綺想與繫念、以書入陶的詩性生活、照看孫輩盡享天倫等,細細爬梳其創作脈絡與風格上的轉變,便可清楚知曉,隨著歲月與精力的遞嬗,生命的種種漸進和轉折。
謝華東說明,土地系列創作中的龜裂紋理,寓意著乾涸的土地,龜裂片片,於體現自然本色之餘,更加強烈地傳達出赤足踩踏土地的童年、從事農活的艱辛;情深意濃系列創作中,一件名為「綁住月亮送給你」的陶藝作品,代表著花前月下的浪漫承諾,「懷抱」、「依偎」、「同行」等作品,則闡述著與牽手相伴一輩子的幸福;另「祖孫情」、「背」等親子系列創作,象徵著孫兒的成長和含飴弄孫的溫馨景象。
心手相應 付出的心血絕不辜負
「根基要穩,基本功要紮實」,書法是、水墨是、陶藝亦如是,專研陶藝近30載、潛習書藝逾20載,「理無專在,而學無止境也。」如今仍天天寫書法,不時跟陶土、釉料打交道的謝華東,以著發自內心的喜愛與執著,因材施藝;為提升自我的藝術境界,他拓寬與延伸自己在各個藝術領域探索中所作的全數嘗試與試煉,並將其融會貫通,以陶為媒塑百相,轉換為自身獨有的藝術語言。
退休後,從心所欲,隨心所藝,謝華東以藝術抒發胸臆,含括他的寫意心態和人文情懷,以及與靈魂的共振和迴響,一應通過他的雙手流向旋轉的陶土中;手隨泥走,泥隨手變,他持續創作出由心的作品,交融著豐富、立體、多維度的符號,氣息濃烈,風格醇潤,不浮、不囂、不靡、不媚,又不失雍容與奇崛,在在有溫度,有生命,有質感又不失態度,更有自己美麗的方式,精微之妙不可言。
從初始的一抔陶土到一件風格明朗的作品,陶藝創作本是一個複雜且耗時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場與窯火的博弈,成與不成,好與壞,答案都在窯火裡,唯有開窯之時才得以揭曉。高溫之下所形成的天然窯變,似青山流水雲霞,每一件作品的獨一無二、再難複製,在製陶過程所收穫的諸多念想、期盼與驚喜,正是陶藝的魅力所在。
陶藝之於謝華東,除了愛好使然,更是刻苦鑽研,每一件陶藝創作都注入甚多心血,飽含著技藝的專注和時光的沉澱,畢竟沒有任何一種飛翔,是不需要抵抗重力的。藝術地去生活,生活出一種藝術,心手相應,寧靜致遠,謝華東造其所愛之物,做其想做之人,一件件陶藝創作自此被賦予了靈魂,作為人與人之間的一種溝通和相見,是生活裡的再一次握手與寒暄。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