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文化局四季走讀 第三場賞秋活動走進烈嶼

發布日期:
記者: 李增汪/綜合報導。
點閱率:1,781
字型大小:
金門縣文化局辦理四季走讀活動,今年第三場賞秋活動昨日走進烈嶼鄉東林和西宅。
(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金門縣文化局辦理四季走讀活動,今年第三場賞秋活動昨日走進烈嶼鄉東林和西宅。 (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金門縣文化局辦理四季走讀活動,今年第三場賞秋活動昨日走進烈嶼鄉東林和西宅。
(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金門縣文化局辦理四季走讀活動,今年第三場賞秋活動昨日走進烈嶼鄉東林和西宅。 (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金門縣文化局辦理四季走讀活動,今(112)年第三場賞秋活動昨日走進烈嶼鄉東林和西宅,上、下午場逾200多人參加,在黃振良、陳炳容、陳成基等專業講師精闢解說下,以「閱讀」來引領大家認識史蹟文物、走入村莊、體驗生活、品味與書寫土地芬芳,進一步接觸與了解自己從小到大的生長環境與故鄉土地,進而對家鄉金門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
 東林原本是一個以農耕為主的聚落,1950年國軍進駐金門後,東林以其地近龍蟠山麓之利,附近駐軍密集,先是以住家改為商店,接著再構築街道,到1960年代末期,東林街的繁華景況號稱「金門的西門町」,就可以想見其熱鬧與繁榮,與大金門的新市不分上下,1980年代之後,駐軍陸續裁撤,如今的東林街變得異常冷清,早已昔非今比了。
 西宅也是一個以林姓為主,開基始祖林君平,於明中葉由晉江馬坪入居,與東林之林姓一東一西,居東者為東林,居西者稱西宅,其後裔分衍於聚落西郊的西路。西宅另一家族施姓,來自晉江深滬。乃清初名將施琅的族人。東林與西宅一東一西,僅以中正台旁的一條水溝為界。
 西宅與東林比鄰而居,1950年以後,西宅雖不像東林街那般繁榮,但因為比東林更緊挨山麓,聚落內和周圍有多處軍營,還有全島最大的一處特約茶室,民眾經營各種以軍人消費為主的商店,其生意更甚於東林街,只是這種現象同樣受到駐軍裁撤的影響,商機早已隨歲月流逝,成為過往雲煙。
 昨日參加的民眾,兵分三路,分別跟隨黃振良、陳炳容、陳成基等在地知名文史工作者的腳步,走進東林(佛祖廟、烈嶼東林宋代東井、靈忠廟、東林舊街、東林林氏家廟)、東林西宅分界、西宅(林氏家廟、長風隧道、忠仁廟、文邦別墅 、林習山故居),除了了解縣定古蹟宋代東井施作工法、用材及代表的意義,以及當地的信仰和宗族家廟歷史故事,並帶大家走入長風隧道,坑道前即龍蟠山下經西宅左轉後通往八達樓子的道路右側,這裡也是西宅一家民居左後屋角外,在兩岸對峙前期,這種軍民比鄰而居的情況在金、烈兩島到處可見。
 黃振良老師表示,佛祖廟原名九天玄女廟,主壇供奉九天玄女,並祀觀音佛祖,早年這裡原是東林村的水尾,近代以來,由於泥沙淤積,原本的「水尾」已成為今日的大片平地。廟門兩側的對聯「九轉玄功參至道,天鍾女苑下座寰」,這是早期主祀「九天玄女」時將四字嵌於門聯之中,近期廟額改為佛祖廟,廟中主祀神也改為觀音佛祖,而門聯並未更改。在民國五十七年興建的佛祖宮兩側內壁上,由當時正值中壯年時期的林天助先生手繪的分格墨畫,如今雖然有部分受到香煙薰染,卻依然保存完好,與烈嶼前埔的保障宮,還有官澳的龍鳳宮和塘頭的金蓮寺,成為地區宮廟難得的瑰寶,值得好好的珍惜保存。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