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瞭望》「金廈大橋」議題讓小兩岸再掀波浪

發布日期:
記者: 報導。
點閱率:2,106
金門官澳海堤與廈門翔安機場近在咫尺,兩岸感覺就快連在一起。(議員楊育菡提供)

金門官澳海堤與廈門翔安機場近在咫尺,兩岸感覺就快連在一起。(議員楊育菡提供)

特約主筆:李金生
2024大選即將展開捉對廝殺,對位處外島的金門來說,「金廈大橋」的興建議題將是擾動兩岸關係,各個陣營攻防和表態的重要科目之一。前綠營縣議員陳滄江領銜發起的公投連署,被視為往前跨出一大步的具體行動,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回應表示,大陸聽到金門鄉親希望興建「廈金大橋」的聲音,將與金門各界共同努力爭取實現。
朱鳳蓮還說出「廈門金門門對門,鷺島浯島橋連橋」的聯語,相對於國共軍事對峙期間,軍民琅琅上口的「金門廈門門對門,大炮小炮炮打炮」,凸顯一衣帶水的金廈小兩岸從烽火連天走向和諧共融的歷史進程,其中充滿對和平的深切祈願,也有兩岸一家親的溫馨意涵,而不僅僅是對未來浪漫的憧憬而已。
其實,李炷烽縣長主政時,縣府在2004年即著手進行金嶝大橋(金廈大橋)研究案,2006年初步擬定金廈大橋3個可行路線,方案一是自金門五龍山經大陸角嶼、小嶝島銜接至大嶝島,全長10.3公里。方案二是自五龍山直接銜接至大嶝島,全長8.6公里。方案三是自五龍山銜接泉州市蓮河地區,全長11.4公里。當時估計需用經費在新台幣101億至132億元之間。
馬英九首次競選總統時,就提出評估興建金嶝大橋的政見,2008年8月24日還冒著溽暑,滿頭大汗到五龍山聽取建橋規畫簡報,當場指示經建會於當年底前提出評估報告。事後,傳出軍方憂心解放軍25分鐘內就可過橋打到金防部門口,經建會也否決此案。時任行政院長吳敦義於2009年底接受媒體聯訪時明確表示:「金廈大橋是中華民國土地聯結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的工程,兩岸關係還沒有發展到這個階段。」全案最終不了了之。
10餘年過去了,儘管地方上仍有興建金廈大橋的聲音,廈門新建翔安國際機場在金門東北海岸,近在咫尺的兩岸就快連在一起,但隨著兩岸關係一天天的變壞,大家都知道建橋就卡在政治,比起馬政府時代難上加難,其間相差又何止百倍之多。
2024大選似乎又為這項已被中央打包,束之高閣多年的議題,再開啟一扇光線微亮的小窗。支持興建金廈大橋的柯文哲說,「做一條橋,金門的問題就解決一半」、「金門跟廈門應該幾乎可以是同一個生活圈,小三通每天幾次班船,乾脆蓋一條橋不就好了」、「國防問題坦白講這哪裡是問題,一座橋用飛彈對準隨時都可以打斷」。他還說為有人罵他是吳三桂,這就言重了,「蓋金廈大橋對金門發展絕對是需要的。」
侯友宜則說:「只要金門人決定要建金廈大橋,我一定全力把它貫徹,一定會在建構兩岸和平的基礎上,將金廈大橋變成兩岸最重要的和平指標。」
郭台銘也在823宣示成立金門和平倡議基金會、創設兩岸和平協商辦公室、建立兩岸和平戰略研究院等8大事項的主張,基本上也是植基於「和平」這兩個關鍵字。綠營的賴清德於1983年間在金門南雄師擔任衛生排長,退伍前半年奉派至金沙鎮洋山擔任駐點醫官,專責地區醫療衛生工作,當地鄰近興建大橋的對接點五龍山,他對這座柯文哲口中「相信有9成金門人贊成興建」的大橋,終需提出明確的主張和立場。
連結大、小金門的「金門大橋」,歷經快30年才建成,「金廈大橋」的議題也泛論近20年,歷史總是在同一軌道上輪轉運作,它會不會是金門「立足兩岸、胸懷大陸、走向世界」的關鍵點,這場大選將起到決定性作用。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