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藝文沙龍》水色相融寓感興情 以筆隨心縱懷放歌──畫家林世英

發布日期:
記者: 林靈/專訪報導。
點閱率:1,598
字型大小:
縣籍畫家林世英。(林靈攝)

縣籍畫家林世英。(林靈攝)

林世英水墨畫作。(林世英提供)

林世英水墨畫作。(林世英提供)

林世英油彩畫作。(林世英提供)

林世英油彩畫作。(林世英提供)

林世英著作。(林靈攝)

林世英著作。(林靈攝)

務實進取地沉浸在東西方藝術語言的錘鍊裡,長時探索多種技法的融合,透由不同畫種的梳理,林世英融彙具象與抽象,遊刃有餘地出入其間,發自性情,筆觸隨心,其畫作或精細、或粗放、或率真、或通達,全都淋漓生動,意蘊繾綣;他洞悉人與自然的交融,他深耕細作自己的藝術天地,其筆底有物,筆下有情,亦有深睿的詩意哲理,尺幅之間,獨出機杼,其縱深幽然的神韻,宛如歌吟,又似一種抒情,絲絲縷縷,餘味縈繞,令人沉酣再三。
根植沃土 深研本真
談及自身的藝術啟蒙,林世英說明,因父親為糊紙師傅,潛移默化下,他自小便深受陶染;小學即展露繪畫天分,參加美術競賽屢獲佳績;就讀烈嶼國中時,尤受校長梁宗傑影響,梁宗傑為嶺南派國畫名家,在校時常畫畫,年少的林世英遂在一旁幫忙遞紙、研墨,如此耳濡目染,他對藝術的喜好自然不斷深化。
金門高中時期,林世英參加美術社團,師事美術教師蔡繼堯,同時結識王士朝、李錫敏、黃世團、李苡甄、楊誠國、楊德聲、許水增等不少畫友同好;其後,轉學至景文高中,在校頗為活躍的林世英,既是全校書法比賽的常勝軍,又代表學校參加台北市公私立中學壁報比賽榮獲佳作,且他在學期間自主策展藝風美展,頗受當時校長謝衍泰及台北市教育局長高銘輝賞識。
民國60年,進入中國藝術學苑進修的林世英,獲劉其偉、席德進、李德等名師啟迪,彼時他不過十八、九歲,即由劉其偉推薦加入中國美術協會,林世英直言,自己加入該協會逾半世紀,堪稱資深會員。在國立藝專求學階段,對於張萬傳、洪瑞麟、陳銀輝、陳景容、賴武雄、梁丹丰等多位老師的獨特畫風甚為神往,更幸獲各藝術專業領域老師的引導與傳授。
民國64年,與旅台藝術同好許水富、王士朝、黃世團、陳海贊、翁清土等十餘人共組金門畫會,並於台北市國軍文藝活動中心舉行首屆金門畫會聯展;隔年,林世英的水彩、王士朝的設計、黃世團的版畫、李錫敏的水墨、吳鼎仁的書法,匯合而成金門畫會龍年五人特展,烜赫一時。
而林世英與王士朝曾同時任職於《時報周刊》,也曾與知名詩人商禽(羅顯烆)、向陽(林淇瀁)、林彧(林鈺錫)同一辦公室;報刊雜誌有其緊迫的截稿壓力,林世英日日面對美編、印務等量大龐雜的工作事務,周末餘暇則用以陪伴家人、經營家庭生活,創作時間有限。
此外,林世英還曾創辦《新姿少女》雜誌,值得一提的是,身兼社長及主編的林世英,其一手策劃的「藝文廣場專欄」,陸續介紹了羅振賢、蔡友、黃才松、陳銘顯等多位知名畫家;而該雜誌出刊以來的十餘年間,包含向陽、汪仁玠、林彧、古蒙仁、阿盛、吳淡如等作者群,皆為聲名赫赫的一時之選。
昔鍾水彩 今愛抽象
退休後,終能專心埋首於創作,林世英表示,他長期致力於西畫創作,近幾年來轉而投入傳統水墨與寫意抽象水墨。林世英娓娓細述,自小學開始接觸水彩,加之水彩顏料經濟實惠,便於攜帶,且他認為水彩涵容油畫的厚重、水墨的筆觸,又有版畫的層次美,尤其水彩獨有的明快、渲染、透明特性,可精描細繪、可無限開發的特殊技法,自然而然地令他產生喜好、沉浸其中。
其油畫亦曾受享譽國內外的知名藝術家李錫奇鼓勵,林世英也因此投注甚多心力,對油畫創作多所著墨。林世英進一步說明,透由豐富的觀展經驗,他從中領略到水墨離合聚散的微妙變化,進而激發創作靈感;透由中西繪畫的相互融合、移植與借鑑,他饒有興致地創作出一幅接續一幅的寫意抽象水墨,複雜多變的藝術張力,墨色流韻的自然之美,不僅是對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更是靈思泉源的迸發及釋放。
紮實基礎,而後精進技藝與創造力,經由東西方各種藝術思潮、觀念、流派和技巧的長時浸染,林世英悉心感悟、深刻認識;他並直指,抽象畫是長期創作的必然方向,至於常看畫展,博採眾家之長,可提升審美境界,觸發思考、擷取靈感,抑或勤於創作、舉辦畫展,同時接受多維面、寬角度的批評與建議,以錘鍊並日益完善自己的藝術語言。
無論素描、油畫、版畫、水彩、水墨等創作技法,林世英皆有涉獵和創作實踐;早期鍾情水彩,如今專注於抽象創作,針對創作面向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與拓展,使線、色、意象、形式得以更好的延伸與發揮,營造出更為豐富、更具衝擊力的視覺效果,提供給鑑賞者一種美的享受,一種視覺與心靈的撼動。林世英坦言,此乃學習效仿國際抽象大師趙無極的創作走向及作風;再者,因抽象創作耐品耐看,觀畫者還能借此引發若干思考和聯想。
提及筆名「藍一峰」,林世英解釋,因在其過往的創作中,藍色顏料使用頻率較高、篇幅較多,另一方面,因其畫作題材大多有山有水,又因筆順關係,便以「藍一峰」為筆名,他也由之崛起於藝壇。
重色抒意 精煉靈動
民國66年自國立藝專美術科畢業,四十年後與昔時同學再聚首,林世英與一眾藝專同學對於創作的熱情和嚮往未曾稍減,因此眾人決定組成六六藝集畫會,年年舉辦聯展,今年更首次移師至本縣烈嶼鄉文化館展出;林林總總靜心悅目的藝術創作,風格迥異,題材豐富,為我們打開一扇扇明媚瑰麗的想像之窗,掘出一潭潭心靈清泉。
除有在地觀察,亦有內化領會,兼有生命軌跡的交織與積澱,另有主觀情思的熔鑄和再造;對於藝術創作,始終有著清醒的、長遠的堅守,又不斷保持、砥礪自己的藝術敏銳性,林世英在色彩、線條與符號中,浸潤著情感及意識的表達,甚至包含了對自身的觀照和省察,他同時在重複、堆積與迭加中,營造韻律和節奏,畫面結構、層序推演,盡在掌握。
於其創作中,疊色處理和細節繪製,無不意緒飽滿,鬆緊有致,筆性靈動;或半工半寫,或簡練的勾勒,或厚重的疊摞,或輕柔勻稱,或大對比形成的大節奏,悉數意趣無窮、美不勝收,儘管有時難以意會,難以言傳,但均瀰散著恬淡悠長的逸氣,以及控制得恰到好處的朦朧詩意,經凝集成勢,逐一幻化為誘人的感召。
天空的亮色,鷺鷥的振翅,雪地的倒影……,一幅畫作,一個故事,既可展示於高雅殿堂,又可自在地落腳於尋常百姓家。畫作明明永不言語,可當我們駐足細看,色彩線條的相持與碰撞,娓娓而生的板塊之彩、空間之靈、結構之美,林世英的創作無不流光溢彩,深切地傾訴著現實生活裡的如夢如煙,天上人間。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