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提升媒體領域之知能 縣府開辦講座

發布日期:
記者: 陳冠霖/縣府報導。
點閱率:952
縣府人事處邀請陳炳宏教授主講「媒體素養與媒體監督」專題講座。(陳冠霖攝)

縣府人事處邀請陳炳宏教授主講「媒體素養與媒體監督」專題講座。(陳冠霖攝)

為強化提升縣府同仁在媒體相關領域之專業知能與素養,縣府人事處在縣府多媒體簡報室辦理「媒體素養與媒體監督」專題講座,邀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陳炳宏教授擔任主講人。
本次講座從了解媒體出發,陳炳宏先介紹台灣媒體制度的演變,從威權時代的宣傳工具,到財團控制的追逐收視率與置入性行銷,還有不依資本主義獲利邏輯經營的意識形態控制等等媒體運作形式著手,解構掌控媒體的錢與權的發展與現況。陳炳宏進一步提出對於如何應對當前媒體諸多現象的個人見解,當媒體不僅無法扮演公共論壇,成為民主社會存在的基礎,反而變成財團追逐金錢,媒體老闆遂行個人意識形態的工具時,民眾就要能耳聰目明懂媒體,挽救瀕危的民主制度。陳炳宏強調,優良的媒體及素質是使台灣變更好的重要根基之一,唯有民眾耳聰目明識媒體,從認識媒體、了解媒體、批判媒體、改革媒體做起,台灣的民主制度才能落實,台灣也會變得更好。
陳炳宏表示,在現代的公民社會中,權利與義務是分不開的,當公民有選擇的權利與自由時,同時就有監督義務,尤其是被稱為第四權的傳播媒體,因為傳播媒體的影響力甚大,卻又不像三權之間會彼此制衡,因此傳播媒體如果要能進步,所能倚靠的便是公民監督的力量。
陳炳宏指出,自從108課綱將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列為國教的核心能力後,了解媒體運作實務,甚至如何辨識假訊息的媒體素養,已經成為現代公民必備的基本能力。因此,媒體監督應該要有全民投入,只有在這塊土地上來自各種背景、關心不同事物的人共同監督媒體表現,才能使監督機制更加完善,也讓媒體的產製環境更健全,當問題報導出現時,閱聽人能集體發出不平之鳴。媒體觀察,是監督也是教育,公民在參與公共事務的過程,會彼此相互學習,同時在一次又一次參與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素養,乃至於對整個社會都是一種共善與向上提升的力量。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