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母語講古 聊花帔的來由

楊舒晴講解花帔的由來。(金湖鎮公所提供)
金湖鎮公所辦理金門話說故事爸媽活動,繼9月17日鎮長陳文顧主持開跑後,日前於金湖鎮樂齡教室持續辦理金門話說故事活動。
金湖鎮公所深知金門話和傳統文化逐漸式微的現象,特別是年輕一代對金門話的了解和使用逐漸減少。因此,在文化部的指導下,並獲得文化部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的支持,金門縣政府文化局主辦,金湖鎮公所積極配合展開一系列金門話推廣和傳承活動。從9月17日開始,由金湖鎮長陳文顧主持啟動系列活動巡迴,並於日前在金湖鎮的樂齡教室舉辦了金門話說故事活動。這個活動旨在透過專業講師和故事媽媽(或爸爸)以金門話進行互動,引導鄉親更深入地了解金門話,並培育更多的金門話愛好者。希望這些努力能夠有助於保存和傳承金門話這一重要的文化遺產。
在這次活動中,楊舒晴老師向參與者講解了花帔的意義和由來。花帔是金門地區流傳已有八百年歷史的傳統育嬰包巾,通常由黑白格紋的棉麻布製成,上面會用紅綿線繡上一個卍字,並縫上一對圓形的鉛片。這些花帔被用來驅邪避凶,保佑嬰孩平安成長。它們經常被用來覆蓋在嬰兒車上,以保護嬰兒免受風沙和陽光的影響,或者用來包覆和背著嬰幼兒。楊老師巧妙地將花帔布料製成了隨身伸縮卡套,卡套的圓弧形外蓋代表了金門閩南建築中的馬背元素,完美展現了金門的獨特特色。
語言被視為文化的靈魂和載體,而語言之美往往體現在其保有地方特色的能力上。以金門話講述金門的故事,不僅有助於鄉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還透過推廣和舉辦「金門話說故事」系列活動,縣文化局與各鄉鎮公所以及圖書館攜手合作,致力於營造一個促進社會學習的環境。這樣的環境讓金門話能夠在語言中進行多元多樣的互動體驗,讓地區的親子們在日常生活中學習並體驗金門話生動豐富的語境趣味。進一步而言,這種體驗激發了人們保存、傳承和推廣金門話以及當地文化的積極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