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傳承本土語言 烈嶼鄉、文化局推廣金門話

發布日期:
記者: 報導。
點閱率:1,097
烈嶼鄉長洪若珊教小朋友講金門話。(高凡淳攝)

烈嶼鄉長洪若珊教小朋友講金門話。(高凡淳攝)

烈嶼鄉長洪若珊教小朋友講金門話。(高凡淳攝)

烈嶼鄉長洪若珊教小朋友講金門話。(高凡淳攝)

金門縣文化局配合教育部推廣本土語言閱讀,讓金門鄉親了解自己的語言與風土民情,特別邀請林金榮老師共同舉辦「金門的古早話」培訓、專題講座活動,活動時間訂於10月15日上午9時起,在朱子祠舉辦。(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金門縣文化局配合教育部推廣本土語言閱讀,讓金門鄉親了解自己的語言與風土民情,特別邀請林金榮老師共同舉辦「金門的古早話」培訓、專題講座活動,活動時間訂於10月15日上午9時起,在朱子祠舉辦。(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烈嶼鄉芋頭節設攤教學
記者高凡淳/烈嶼報導
為推廣鄉土語言,傳承在地人的母語「金門語」,在今年的烈嶼鄉芋頭節活動中,特別設立攤位推廣金門語,現場列出多種常見的語詞,像是芋頭比賽、捉迷藏、搓芋圓、風吹、魚尾等,要來考考現場民眾及小孩,會不會用金門話唸!
烈嶼鄉長洪若珊更是現場當起「一日教師」,教起小朋友們金門話和閩南語的語音差異,以及當地俚語的使用方式,她表示,隨著資深教師的退休,現在的年輕教師未必會說一口流利的金門話,也因此金門話變成一項很難得的文化資產,期待透過這樣的推廣活動,傳承鄉土語言,讓更多人熟悉金門語,找回金門話的可貴,讓金門文化能向下扎根。
文化局邀請林金榮講課
記者李增汪/綜合報導
金門縣文化局配合教育部推廣本土語言閱讀,讓金門鄉親了解自己的語言與風土民情,特別邀請林金榮老師共同舉辦「金門的古早話」培訓、專題講座活動,活動時間訂於10月15日上午9時起,在朱子祠舉辦。並自即日起開放網路報名(詳情請洽金門縣公共圖書館FB官網),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報名參加。
金門縣文化局表示,金門俗諺說:「金門鼓,金門打。」金門的古早話保留著濃厚的閩南鄉音味道;包羅萬象的精采內涵,也道出許多金門人的歷史文化情感。
主講人林金榮長期從事金門田野調查工作,多年來採訪整理居民的口傳影音、文字資料,包括俗話、諺語、歇後語、歌謠、掌故、傳說等等,納入其著作書寫內容,如《金門傳統漁業調查研究》、《金門傳統建築的裝飾藝術》、《金門古洋樓的裝飾藝術》、《舞動神靈的祭典》、《金門常民文化》、《以海為田-金門石蚵史話》等書籍,將會在本次的專題講座,按性質歸類來闡述,藉由豐富的鄉土語言課程,提升活用金門話的學習樂趣。
100年前,民俗學的興起,促成對福建歌謠的重視。民國17年,廈門民俗學先驅謝雲聲的《閩歌甲集》,曾收錄一些金門地區的兒歌和民歌,如今眾所皆知的《過番歌》和《鴉片歌》,都是時代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為了深入理解方言轉換文字書寫的差異性,林金榮也提供可參照民間古文書《勸世歌》、《花會歌》等手抄本,一睹昔日用方言來傳達社會民俗風情的真實寫照,感染生活語言習慣的變遷過程現象。
金門縣文化局強調,金門古早話是反映多元層面的知識累積,交織構成金門人平實的文化底蘊,雖然內容廣泛,卻有宏觀和微觀的詮釋角度和深度,可以啟發後續的母語學習推廣思維方向,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報名參加,詳情請上金門縣文化局FB及金門縣立公共圖書館FB。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