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瞭望》「金門書展」為兩岸文化交流添薪加柴

第17屆「金門書展」今天在城中體育館登場,與愛書人分享閱讀的樂趣。(李金生攝)
特約主筆:李金生
由金門縣文化局與福建省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及海峽出版發行集團、福建新華發行集團、台灣圖書出版事業協會共同籌辦的第17屆兩岸金門書展今天在城中體育館登場,為兩岸文化交流繼續添薪加柴,期待起到加大、加深的作用。
回首這項在2004年首次開辦,懸掛金門書展大紅布條的活動,期間只在2007年因為陸方文化主管部門審批不通過,以及2020年受COVID-19新冠疫情影響,而各停辦過一次,成為地區愛書人翹首以待,流連書堆的年度重要文化活動。
金門在軍管時期,台金人員、貨物往來不比目前,「島休」已是官兵的大福利,加上沒有鶯燕穿梭的聲色場所,金城、沙美和「金門西門町」山外的大、小書店,提供號稱10萬大軍的精神食糧,這可從昔日戍守前線的戰士,特別是一些預官的回憶中,有關老兵交代菜鳥不要隨便攜帶書籍到金門,以免在安檢時給自己惹來麻煩的記述,看到島上書店對戰士補充精神能量的重要性,也可理解一個屬於過去年代,普遍存在的共同歷史記憶。
1997年7月1日軍方推動以「精簡高層、充實基層」為目標的精實案後,金門駐軍在往後的5年間連年裁減,緊接精進案、精粹案更讓購書人口大量流失,導致書籍市場快速萎縮,大、小書店相繼關門打烊。在網路購書尚未在地區普遍化之前,有不少鄉親利用赴台機會買書,但總覺得與往日進出本地書店相較,少了一分熟悉感和親切感。
近年,網路購書十分便捷,但也曾發生遭騙事件。2021年8月,地區即傳出多起愛書人受騙案件,其中有人一口氣遭詐5筆19萬元,結果書卷氣沒上身,倒惹來惱人的晦氣。大致過程是詐騙集團假冒知名書店來電,表示因客服人員操作不慎,誤將她的一般會員升級為高級會員,需以操作ATM轉帳之方式匯款,才能解除錯誤的設定。因對方以準確的會員姓名、電話、地址等個人資料核對,讓被害人信以為真,因此上當破財。
20年前,兩岸金門書展登場,讓不少愛書人的心靈獲得慰藉,也讓精神生活起到一種適時補償。主辦單位在文學、藝術、歷史地理、養生保健,軍事、科技、兒少以及重點圖書的推薦外,也有文房四寶、瓷器、漆器、茶具、擺件和文創商品的展售,讓活動內容更加多樣豐富。
金門縣文化局還曾結合兩岸書展,舉辦「二手書募書及交換—讓書去流浪」活動,希望透過「以書換書」與「募書」方式,活化縣內圖書資源,廣播閱讀種子,往「金門閱讀島」的目標再邁進一大步,也讓一些好書在走向資源回收車之前,有了另一條更好的歸路。
3年疫情期間,金門書展僅在2020年停辦,緊接2021年在縣文化局室外空地開展,與愛書人分享優遊翰墨書香,為知識城堡持續添磚加瓦。2022年再到金門古4大書院中僅存,內有國定古蹟朱子祠的浯江書院舉辦,讓兩岸文化薪火在新場域發光發熱。
當年促成金門書展成為兩岸常態性活動的李炷烽縣長說,「文化立縣、書香金門」是鄉親共同的期待,也是金門縣政建設的目標,還說「金門在兩岸之間,在台灣與大陸之間,可以扮演一個槓桿平衡的角色,透過文化、藝術的交流平台,可以延續台灣對大陸的感情和增進兩岸彼此的合作,在中華文化薰陶之下,有一個共同的願景,這也是大家的歷史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