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后湖海醮登場 許炳輝創作精美糊紙作品

許炳輝(左二)與子女、女婿合影。(許峻魁攝)

左上、后湖海醮水龍宮;左下、四海龍王;右上、水龍宮設計雕梁畫棟,十分精美;右下、大士爺青面獠牙,震懾力十足。(許峻魁攝)
每十二年一次的后湖海醮,儀式過程中,一件件由糊紙匠人嘔心瀝血製作完成的糊紙作品,是醮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件,製作精美更是藝術品。擔任今年神尊製作的糊紙達人許炳輝就說,為了這場神聖的海醮儀式,他投入更多心力在糊紙的製作上,許多神像更是一般醮慶活動上少見的,他歡迎鄉親一定要來認識這十二年一次的后湖海醮,同時欣賞這些難得一見的精美糊紙藝術。
適逢辛卯兔年,正好是每十二年舉辦一次的后湖海醮的時間,今年將自十一月三日至五日,一連進行三天的儀式。而在祭典過程上,一件件造型精美、姿態傳神的糊紙神像絕對不可少。
傳承百年的后湖海醮,第九屆在民國一百年時舉行,今年(第十屆)的糊紙作品的製作人,除了金門文化獎得主的翁文標之外,另一位就是糊紙達人許炳輝。
許炳輝傳承來自父祖輩的雕(糊)紙技藝,不論是宮廟祖厝慶典、作功德、拜懺、醮事、各項紙藝,他都能設計承製,由於手藝精美,在台工作期間還被當地人尊稱為「金門師」。
許炳輝此次接下海醮糊紙神像的重責大任,負擔製作主壇水龍宮、水府大帝、四海龍王、救苦天尊、普化天尊、騎鶴童子、唐趙馬溫等四大天將、大士爺以及范謝二將軍等共十七尊,為了金門這個特殊的海醮儀式,他從去年五月就開始帶著兒子、女婿兩位助手一起著手製作,所有的作品花了他將近一年半的時間。
其中水龍宮高達兩公尺多,一個成年人站在面前都覺得宏偉壯觀,水龍宮用五顏六色的紙糊出傳統宮殿建築,雕梁畫棟的美感,門柱上的雕龍剪紙栩栩如生,氣勢磅薄,兩旁的八仙妝飾,屋簷上的七彩流蘇,讓水龍宮更顯仙氣十足。
許炳輝表示,水龍宮是最特殊的作品,台灣也很少見到宗教或祭祀活動中會出現,這是只有在后湖海醮才會出現的。另外四海龍王也是很特別,其中一尊腳踏金門鱟,相當具有在地特色。
許炳輝說,他相當看重這項活動,所以格外用心,不同於一般的糊紙,這些神像的服飾都是使用硬質布料來呈現每尊神像的飄渺仙氣。青面獠牙的大士爺,則帶給人一股足以震攝四方鬼怪的威嚴感,他還特地將大士爺的頭部加上小巧思,讓其可以隨風點頭。
這些製作精美的糊紙神像,會在海醮結束之後,以火化去。許炳輝表示,后湖海醮每十二年才一次,是一項特殊的習俗,他認真創作這些作品,也希望有更多人可以從中去了解海醮的意義,並藉此對金門的傳統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他歡迎鄉親在不影響儀式進行下,實地參與海醮,同時欣賞美麗的糊紙藝術。
后湖海醮緣起於民國三年,當時村民因討海作業時遭風浪襲來不幸落海造成六人往生,當時廟內神明起乩前往海邊與四海龍王理論,雙方約定互助合作,條件就是每逢卯(兔)年作海醮犒賞水族,超渡幽魂,這項習俗自此延續至今,目前這項傳統民俗以被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