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才一次 無形文化遺產后湖海醮豎旗揭序幕

今年即將舉辦的「后湖卯年海醮」15日正式舉行「中營豎旗」儀式,村民虔誠拿香祭拜。(陳冠霖攝)

今年即將舉辦的「后湖卯年海醮」15日正式舉行「中營豎旗」儀式,村民虔誠拿香祭拜。(陳冠霖攝)

今年即將舉辦的「后湖卯年海醮」15日正式舉行「中營豎旗」儀式,村民虔誠拿香祭拜。(陳冠霖攝)
被文化部列為六大「金門無形文化遺產」之一,每12年、遇到卯(兔)年才舉辦一次的「后湖卯年海醮」活動,今年即將在11月3日至5日正式舉辦海醮活動,昨(15)日昭應廟廟方在廟口舉行「中營豎旗」儀式,豎起令旗,為12年才一次的海醮系列活動正式揭開序幕。
后湖昭應廟海醮籌備委員會副總幹事許金滄解釋,「后湖卯年海醮」從民國4年開始舉辦,當年也是金門縣的建縣元年,因此后湖海醮堪稱是「與縣同根」的醮慶,每12年才舉辦一次,歷經民國4年、16年、28年、40年、52年、64年、76年、88年、100年,期間歷經砲戰歲月也沒有停辦,今(112)年正式邁向第10次。
「后湖卯年海醮」是金門縣無形文化資產,是目前金門縣規模最大,也是唯一超過百年歷史的海醮儀典。其起源於民國3年12月3日的海難,當天清晨后湖村民許侯閃等9人出海捕魚,原本平靜的海面突起狂風巨浪,6人命喪大海,僅3人脫險上岸。隔天,后湖昭應廟王爺的乩身突然起乩指示,此海難為歷年來海上孤魂前來討食作祟之故,乩身並親赴海灘與水府議論,雙方約定孤魂及水族不得侵擾后湖海域作業的漁民,而后湖居民每逢卯年必須舉行海醮,以答謝眾神明護佑海域平安順遂,並須準備供品祭奠普度、答謝海域之水族及孤魂,祈求消災解厄、海面平靜不起波瀾、海洋資源豐沛。
此後相沿成習,從民國4年起,后湖村每逢12年(卯年)都要聘請道士一連作三天大醮,不僅要有全豬、全羊等大禮,更要迎請後浦城隍爺、開浯恩主公陳淵,以及靈濟古寺觀世音菩薩坐鎮觀禮,形成全島唯一的海醮禮俗,表達對大海的敬畏及祈求平安。
許金滄介紹,10月15日是今年舉辦海醮日程的第一個重要日期,於昭應廟廟口「中營豎旗」,廟方於清晨開始進行相關儀式後,正式將令旗升起,象徵在廟口設立本次海醮的「指揮中心」,並請出中壇元帥在此鎮守,昨日許多村民也帶著供品和金紙到場虔誠祭拜。
緊接著在26日,廟方會進行「送牒豎旗定界」,即除了中路之外,會設立東南西北四方位(溝墘、昔果山大溝、中砂、泗湖墓岱仔)的界址,依此四個界址劃出海界,設為普渡的範圍。
28日將是重要的時程之一,廟方要迎請三位主壇神,包括後浦觀音亭觀音菩薩、邑主城隍爺、牧馬侯祠聖侯恩主,當日廟方人員與村民會從昭應廟沿路步行至恩主公廟、接著到城隍廟、觀音亭,「沿途逢廟必拜」,將三尊神尊恭請至昭應廟安座,象徵為海醮坐鎮。許金滄說,他個人認為這三尊神尊剛好代表天地人三個面向,觀音菩薩代表天、城隍爺代表地、恩主公代表人。這也是金門唯一一個會看到這三尊神尊同時出現的醮慶活動。
后湖海醮今年從10月中開始準備,一直到11月初正式舉辦醮慶,前後歷時將近半個月,村民十分虔誠,幾乎每天都會拜拜,早上拜、下午也拜。今年正式海醮日期訂於11月3日至5日,在這之前還會通報全金門東海的沿岸漁村,包括料羅、新頭、林兜、湖前、漁村、夏興、成功、尚義、昔果山、泗湖、歐厝、東沙、珠山、古崗等,通知各村共襄盛舉,一起進行海醮普渡。
許金滄回憶,上一次民國100年舉辦海醮時,當時王爺突然特別指示,要增加一場佛教的誦經超渡法會,以超渡陣公亡將士,這在前幾次都沒發生過,當時大家臨時接到指令、手忙腳亂,只好上太武山請性海法師幫忙;而今年的海醮也同樣會有這個儀式,同時也會請金防部提供戰備米和軍用口糧當作祭品,祭拜陣公亡將士。
「后湖卯年海醮」上一次在民國100年舉辦時,便被文化部認定登錄為「金門無形文化遺產」,與瓊林蔡氏宗廟祭祖儀典、四月十二迎城隍、中秋博狀元餅、金門風獅爺、普渡燈齊名,並列目前金門六大「無形文化遺產」,珍貴性不言可喻。
文化局表示,民國100年「后湖卯年海醮」以「感恩、祈福、賜平安」主題辦理,並獲登錄為本縣無形文化資產,今年適逢活動辦理的第10屆,后湖昭應廟海醮籌備委員會以「傳承、揚善、佑福康」的文化祭型態呈現,海醮籌備工作非常長也繁複,從元宵節神明乩示開始決定辦理日期,中間尚有中營豎旗、定界、迎請主壇神(後浦觀音亭觀音菩薩、邑主城隍爺、牧馬侯祠聖侯恩主)、法會超渡普渡等諸多儀式,正式的辦理日期為今年的國曆11月3日至5日三天,期讓民眾能對此項無形文化資產深入了解,並弘揚先民感恩、祈福、消災解厄、冥陽兩利的精神,延續傳承這項無形文化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