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推廣本土語言 文化局邀林金榮辦金門古早話講座

發布日期:
記者: 李增汪/綜合報導。
點閱率:1,106
金門縣文化局配合教育部推廣本土語言閱讀,讓金門鄉親了解自己的語言與風土民情,日前邀請林金榮老師共同舉辦「金門的古早話」培訓、專題講座活動。(李增汪攝)

金門縣文化局配合教育部推廣本土語言閱讀,讓金門鄉親了解自己的語言與風土民情,日前邀請林金榮老師共同舉辦「金門的古早話」培訓、專題講座活動。(李增汪攝)

金門縣文化局配合教育部推廣本土語言閱讀,讓金門鄉親了解自己的語言與風土民情,日前特別邀請林金榮老師在浯江書院共同舉辦「金門的古早話」培訓、專題講座活動,金門縣文化局局長呂坤和也特別到場致詞引言。
  呂坤和表示,金門俗諺說:「金門鼓,金門打。」金門的古早話保留著濃厚的閩南鄉音味道;包羅萬象的精采內涵,也道出許多金門人的歷史文化情感。
  主講人林金榮長期從事金門田野調查工作,多年來採訪整理居民的口傳影音、文字資料,包括俗話、諺語、歇後語、歌謠、掌故、傳說等等,納入其著作書寫內容,如《金門傳統漁業調查研究》、《金門傳統建築的裝飾藝術》、《金門古洋樓的裝飾藝術》、《舞動神靈的祭典》、《金門常民文化》、《以海為田-金門石蚵史話》等書籍,並在這次的專題講座,按性質歸類來闡述,藉由豐富的鄉土語言課程,提升活用金門話的學習樂趣。
  一百年前,民俗學的興起,促成對福建歌謠的重視。民國十七年,廈門民俗學先驅謝雲聲的《閩歌甲集》,曾收錄一些金門地區的兒歌和民歌,如今眾所皆知的《過番歌》和《鴉片歌》,都是時代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為了深入理解方言轉換文字書寫的差異性,林金榮也提供可參照的民間古文書《勸世歌》、《花會歌》等手抄本,一睹昔日用方言來傳達社會民俗風情的真實寫照,感染生活語言習慣的變遷過程現象。
  金門縣文化局長呂坤和強調,金門古早話反映多元層面的知識累積,交織構成金門人平實的文化底蘊,雖然內容廣泛,卻有宏觀和微觀的詮釋角度和深度,可以啟發後續的母語學習推廣思維方向。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