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閩南語走讀庄頭 董騰祥講解新郎燈

發布日期:
記者: 許加泰/綜合報導。
點閱率:1,118
字型大小:
文化局昨日辦理「閩南語走讀庄頭:走讀女婿燈」活動,文史工作者林金榮以閩南語導覽介紹古崗庄頭。(許加泰攝)

文化局昨日辦理「閩南語走讀庄頭:走讀女婿燈」活動,文史工作者林金榮以閩南語導覽介紹古崗庄頭。(許加泰攝)

文化局昨日辦理「閩南語走讀庄頭:走讀女婿燈」活動,文史工作者林金榮以閩南語導覽介紹古崗庄頭的歷史文化,帶領學員瀏覽古崗人文風情與文化景觀,並邀請古崗匠師董騰祥講解子婿燈,讓學員有一趟深度文化知性之旅。
文化局為配合教育部推廣本土語言閱讀,讓金門鄉親了解自己的語言與風土民情,邀請文史工作者林金榮共同舉辦「閩南語走讀庄頭:走讀女婿燈」活動,昨日上、下午各辦理1場,每梯次30人,地點於古崗社區。林金榮全程使用閩南語為學員介紹庄頭與史蹟景點,引領學員巡禮古崗人文風情與文化景觀,回溯土地與生命的故事,感受閩南語說故事的魅力。
林金榮表示,金門民眾以閩南語為主要語言,講閩南語是生活當中再自然不過的一件事,但大家卻鮮少有機會好好感受閩南語、欣賞閩南語,乃至於完完整整地用閩南語表達屬於自己、屬於家鄉的故事。
林金榮希望透由活動,讓大家有機會靜下來體會生活之中的閩南語之美,更要培育更多說故事爸媽,在下一代心中播下種子,並且一起驕傲地用閩南語說出金門的故事。多位學員也分享自身與閩南語的連結經驗,以及生活於地方的趣聞軼事。
活動中也邀請古崗匠師董騰祥授課,講解子婿燈,亦稱新郎燈的製作材料、工序,以及彩繪圖案所代表的吉祥寓意。他是跟隨父親董天補學得這門傳統手藝,走完百齡人生的董天補老匠師,生平經歷過戰亂歲月洗禮,憑著聰慧與心靈手巧,自己摸索出師,堅持做了70年的子婿燈,並且後繼有人傳承給第二代。
文化局表示,古崗是以董姓為主的村落,明朝宣德年間(1426-1435)董楊崑帶領家人,從泉州晉江沙堤遷徙到金門開枝散葉,至今已近600年的歷史。依山靠海的地理條件,古崗沿岸擁有豐盛的漁產,世代居民都以打魚來維生,故金門鄉土歌謠有「夏墅罾、后豐港燒酒瓶、水頭鱟、金門城肉豆、古崗燠」說法。之所以有「古崗燠」的說法,據傳有一位盧遠(乞丐身皇帝嘴)有次走到古崗來,看到漁夫捕魚,就跟漁夫要魚吃,漁夫不肯,盧遠很生氣的說,「給你上船臭,給你下船澳,給你古崗臭,一離水就臭」,所以古崗的魚一抓上岸就有味道,當時漁夫們大驚求盧遠改口,但皇帝嘴即出無法收回,只好改為臭臭香,臭臭吃。燠就是臭的意思。
文化局表示,古崗村靠海吃海,村內保留有製作魚網的染網池、曝曬魚蝦的石坪, 1949年以前,古崗村民會組織宗親團體,開船回大陸晉江參加祭祖活動,同時遵循著閩南地區建築業優秀匠師傳承慣例,晉江人與古崗人都是泥水師傅群中的翹楚。晚清下南洋風潮,古崗匠幫成群學習西洋建築技法,能設計圖紙和施工,敢為人先,在新加坡成立建築公司,承攬當地建築案件。回國後並接受閩南及金門鄉親的聘請,開始興建起洋樓,遍及今日的後浦、水頭、古崗等地區,有很明顯的建築裝飾特色。同樣地,村落的建築,如古岡學校、董氏家廟、董石獅董石羊二落大厝、董允耀洋樓、董光得洋樓等等,蘊含著時代背景下的人文故事。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