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瀾北管樂團傳承傳統音樂與技藝

安瀾國小101年度成立北管樂團,邀請吳明福、許誠傑、張再發等三位老師蒞校指導,推廣傳統音樂藝術及技藝傳承,也讓傳統藝術向下扎根;圖為北管樂團成立及指導練習及於文化季中演出之資料照片。(安瀾國小提供)

安瀾國小101年度成立北管樂團,邀請吳明福、許誠傑、張再發等三位老師蒞校指導,推廣傳統音樂藝術及技藝傳承,也讓傳統藝術向下扎根;圖為北管樂團成立及指導練習及於文化季中演出之資料照片。(安瀾國小提供)
「一人一技、一校一藝」金沙鎮安瀾國小自101年度成立北管樂團,並邀請吳明福、許誠傑、張再發等三位老師蒞校指導,發展以學校為本位的藝術與人文特色課程,學子利用課餘時間練習並配合學校活動展演。日昨於東蕭蕭氏家廟奠安慶典中演出「風入松」,驚豔四座,與會各界為學子的精彩演出報以熱烈掌聲,也藉以見證北管音樂之美及技藝傳承之重要性。
安瀾國小北管樂團成立迄今已十餘年。安瀾國小配合教育部101年度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補助學校發展教育特色,成立安瀾北管樂團,積極推動表演藝術,並結合在地文化與社區資源,外聘吳明福、許誠傑、張再發等三位老師蒞校指導,學生利用週三下午時間或寒暑,在講師帶領下,認識北管,學習北管樂器,並經過練習而能欣賞北管音樂並配合學校活動進行表演,達到推廣傳統音樂藝術及技藝傳承之目的。
安瀾國小指出,北管是臺灣民間普遍流傳的劇種與樂種,約有三百年的歷史。「北」除了指地理方位外,也表示較熱鬧高亢的音樂風格;而「管」可解釋為音樂派別或品種。北管的內涵大致可分為戲曲音樂、器樂與歌樂三大部份。北管其實常見於生活之中,不論是活動、廟會、踩街陣頭、婚喪喜慶等都能聽到北管的樂音。
而北管傳入臺灣已有百年以上歷史,曾是地方上最風騷的「流行音樂」。其演奏時以大鑼、大鈸、小鈸、響盞、通鼓、小鼓等打擊樂器,配合嗩吶等吹奏,音樂風格高亢激昂、熱鬧喧騰,因此又被稱為臺灣「傳統重金屬音樂」。學校為了將傳統藝術向下紮根,讓孩子親身體驗「傳統北管」藝術,而申請教育計劃補助成立北管樂團,並在老師蒞校指導下持續地推動。
安瀾國小北管樂團,自101年成軍後,在吳明福、許誠傑、張再發指導下展開,持續透過分組練習及與指導老師合奏,在101年6月畢業典禮中首次公開首亮相,吸引全場的目光。而在指導老師投入教學下,翌年也參與金沙鎮高粱老街風獅爺文化季遊街,並首次於金沙戲院前進行露天舞台演出,吸引滿滿觀眾駐足欣賞。此外,也常參與民俗才藝觀摩,學區廟宇醮慶、奠安、迎城隍等活動。
安瀾北管樂團成立以來,持續推展已十餘年,近幾年後續新進團員由張再發指導打擊與吹奏方法並教授嗩吶音程,以及許誠傑傳授拿鈸技巧等,除了常見於轄區廟宇慶典,例如蔡厝碧山宮慶典,將傳統北管音樂與地方宮廟慶典結合,也與地方各傳統音樂團隊互相交流,活化傳統戲曲教學,讓學生在學習以及表演之中,展現學校特色藝術與人文特色課程成果,藉由欣賞以及表演,也將藝文素養帶進家庭或社區。
不論是經典的「風入松」,亦或學子耳熟能詳的「小蘋果」或龍飛鳳舞都是安瀾國小常搬演的北管曲目。安瀾北管樂團成立並持續迄今,已是少數推動傳統音樂傳習的學校樂團,日昨在東蕭蕭氏家廟奠安中搬演「風入松」,驚豔四座,絲毫不遜色於其他表演團體,不僅讓來自海內外與會參加慶典的民眾報以熱烈掌聲,也見證了北管音樂之美。
然而,學校雖然在張再勝等老師持續入校指導下,北管樂團持續推動中,由於近年學生生源減少,也正面臨多項推動之瓶頸。因此,也期盼透過每一場演出,讓孩子在表演中更加認識傳統音樂的價值,藉在表演中建立自信。同時,更能引發各界對傳統北管音樂及技藝傳承之重視,並持續傳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