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瞭望》國家重要溼地 慈湖生態保育要不停往前走

發布日期:
記者: 報導。
點閱率:1,406
慈湖是金門地區「唯一」的國家重要溼地,生態資源十分多樣豐富。(李金生攝)

慈湖是金門地區「唯一」的國家重要溼地,生態資源十分多樣豐富。(李金生攝)

特約主筆:李金生
金門唯一國家級重要溼地慈湖,隨著冬寒漸漸消退,沿岸乍現綠草萌發的早春風光,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在副處長黃子娟的領軍下,協同警政署保安警察第七總隊第四大隊金門分隊展開年度慈湖特別景觀區非法網具查處行動,宣示維護慈湖濕地生態的決心。
1995年間,大橋貫穿區隔的慈湖古寧頭端內湖出現大量貝類水產,引來鄉親扶老攜幼蜂擁下水捕撈,湖面上人頭攢動,蔚為另類全民運動,連當時剛結束36年軍管,陸續出現的卡拉OK、KTV酒店坐檯小姐也由客人帶出場,陪同摸黑體驗豐收樂趣,海上熱況讓人記憶猶新。
1995年10月18日,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成立,做為首座以維護歷史文化資產、軍事戰役紀念為主軸,兼具自然資源保育功能的國家公園後,標誌著這座海島的生態保育進入一個有法源依據、執行機關的新階段。
在金管處長期的宣導下,禁止捕撈漁獵行為的告示牌矗立慈湖岸邊,才讓各種非法活動快速消減,特別是多次發現讓水鳥纏網,導致包括鸕鶿等大型鳥類溺死的漁網和蟹籠也明顯減少,還給大自然的朋友一個安全的生活空間。
面積廣達188公頃的慈湖,屬於內陸自然溼地,植栽覆蓋率達60%以上,已發現鳥類200餘種,其中又以每年冬季,上萬隻鸕鶿北來度冬,清晨出海覓食,黃昏成群歸來,壯觀畫面被譽為世界級生態景觀。另有歐亞水獺、黑面琵鷺等瀕臨絕種的保育動物。
金管處維護生態環境,一路走來十分辛苦,相對的管理和約束多次遭遇民眾抗議。2013年慈湖由內政部畫為國家級重要溼地,346位私有地主群情譁然,痛批中央未事先溝通,也無補償配套措施,作法十分鴨霸。縣府和議會也認為內政部有「偷渡」之嫌,地方上傳出透過公投將金管處趕出去的聲音,一時成為中央與地方角力的大事,後來才逐漸平息下來。
2017年,再因慈湖將進行保育利用計畫,當地古寧、湖埔村民群起反對,擔心帶來更多的管制,喊出「國家公園滾出去」的聲浪,讓這處在軍管時期擔負海防重任,開放後成為紅男綠女遊憩的海岸景區,又引起國內保育團體的關注。
近30年以來,做為國家公園特別景觀區的慈湖,非法漁網數量已有逐年遞減趨勢,這樣的成果決非《國家公園法》、《濕地保育法》等相關法令的禁制合力達成,而是民眾已建立愛護自然環境的公約力,讓濕地環境資源的永續經營與發展觀念深植人心,維護和保育工作因此可以獲得有力的社會支持。
但生態環境的維保永無止境,日前慈湖觀景平台周遭垃圾為患,髒亂不堪的景象在網路流傳,在在顯示民眾的公德心仍有改善和努力的空間,做為環境維護執行機關的保七警力應有更具體的行動,且查緝作為要持之以恆,否則若只是「蜻蜓點水」,成效必然有限。
根據金管處引用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城鄉發展分署的資料,「濕地具有生態、防洪、淨水及碳匯等多樣功能,是地球上生產力最豐富的生態系之一,估計全世界有三分之二的魚貝類生產於此,經濟效益極高。」、「濕地提供魚類、甲殼類、鳥類及其他野生動物庇護、覓食及生育時的棲息地,具有生物多樣性等功能。」
曾長期在金管處擔任解說教育課課長的黃子娟,在轉往中央歷練後升任副處長一職,與處長鄭瑞昌都是金管處的老同事,期待在他們攜手努力下,金門的生態保育會有另一番更亮眼的成果。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