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無緣奧斯卡 仍讓世界看見台灣與金門

《金門》(Island in Between)製作團隊前進洛杉磯參加奧斯卡獎,後排左3為台裔美國籍導演江松長,後排右2為製片吳偉國、後排右1為攝影師陳彥霖,兩人均為金門子弟。(翻攝監製單位CNEX臉書)
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台灣時間11日舉行,台裔美國籍導演江松長以紀錄片《金門》(Island in Between)闖進奧斯卡,更是台片首次入圍紀錄短片5強。雖然最後仍敗給《最後的樂器維修師》(The Last Repair Shop),不過已經讓台灣與金門被世界看見。
今年有兩部台裔導演作品入圍最佳紀錄短片,分別是江松長導演的《金門》以及王湘聖執導的《奶奶跟外婆》,雖然最後由紀錄片《最後的樂器維修師》奪下獎項,兩部台灣作品很可惜的跟小金人擦身而過,但兩名導演跟團隊也在台下熱情為得獎者鼓掌。這兩名台裔導演勇闖奧斯卡,寫下台灣影史新紀錄,他們是繼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摘下最佳國際影片後,再度有台灣作品問鼎奧斯卡。
《金門》這部影片以第一人稱視角呈現金門這個特殊的島嶼,將遊客的體驗與當地人的日常生活交織在一起,探討島上隱隱存在的不安和難得的和平狀態,同時也深思台灣未來的不確定性。導演透過自身經歷來帶領觀眾走進美麗的金門,以細膩的視角融合當地生活的點滴,反思他自己對台灣、中國大陸和美國之間的矛盾情感。
導演江松長在特映會上表示,在採訪和調查過程中,許多民眾滔滔不絕,但在鏡頭前卻持保留態度,甚至不願被拍攝進影片,這是他在拍攝初期遇到的挑戰。經過多次剪輯,江松長最終將「自己」融入影片作為引導,以便讓國際觀眾更容易理解其中的脈絡。影片英文片名為「Island in Between」,也隱喻了「金門」與「台灣」的意涵。該片可於YouTube上完整觀看,網址為https://reurl.cc/80MWeo。
江松長將台灣出生、美國求學和曾在中國工作經驗結合,除了道出金門的日常生活和人文色彩,更在三國自我認同中,表現出當中矛盾情感,最後雖無緣小金人,不過該作品所帶來的價值,已遠超越獎項,更讓世界看見台灣。
江松長過去從蘋果工程師轉換跑道投身影視領域後,期間的努力與抱負也讓他如願登上奧斯卡,7年前將重心移回台灣後,決定用影像作品道出台灣價值,《金門》的英文片名《Island in Between》除了極具討論空間,也讓世界更了解台灣。
江松長透過個人與家庭的視角,藉由「金門」特殊處境,凸顯台灣人在大國角力下的複雜處境。他強調,這部片「最重要的不是把地緣政治的細節講清楚,最重要的是讓大家了解身為台灣人的心情」。
團隊中的製片吳偉國和攝影師陳彥霖都是金門本地人,兩人對於他們的作品能夠在短短兩年內走上國際舞台,都感到十分不可思議。吳偉國表示,「一直覺得很不真實」。他們原本的職業與紀錄片製作沒有任何關係,但第一次參與紀錄片的製作就入圍了奧斯卡。
2021年9月,江松長來到金門籌備紀錄片拍攝,找來吳偉國擔任製片,負責當地的拍攝工作。在吳偉國的介紹下,平時擔任婚禮攝影師的陳彥霖成為了攝影師。
吳偉國表示,入圍奧斯卡這一事對他來說「一直都很不真實」,他第一次擔任製片並參與影片拍攝就入圍奧斯卡,這讓他感到十分驚訝。此外,他也提到,有朋友笑稱這是許多人一生的夢想,而他沒想到自己居然實現了。吳偉國表示,他在拍攝過程中深受江松長的理念啟發,認為「金門是起點,我們要把台灣的故事講給國際聽」。
吳偉國為江松長穿針引線,介紹金門當地值得探訪的人和事。而陳彥霖則通過鏡頭,拍攝出了主視覺海報上令觀眾驚艷的畫面:坦克車陷入沙灘,砲管對著遠方的日照,彷彿朝向海的另一端開火。
29歲的陳彥霖本來是婚禮攝影師,他表示在金門做任何事都顯得有些特別。畢業於金門大學資訊工程系夜間部的他,從事攝影工作全靠興趣,攝影技巧則是利用課餘時間,通過網路和YouTube自學。
陳彥霖說他所謂的「特別」在於,他從事過婚禮攝影、商業廣告,從平面攝影一直到影片拍攝,最終參與了入圍奧斯卡的紀錄片製作。在金門長大的他對於奧斯卡的入圍感到完全超出了自己的想像,他說「一開始根本沒有意識到這是多麼驚喜,後來上網查才知道原來事情已經很大了」。
在江松長的指導下,陳彥霖為了拍攝出日照和坦克車的畫面,在日出之前就到達了現場,花了一兩個小時才捕捉到導演所期望的感覺。觀眾看來可能會以為是日落,但其實是剛升起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