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蔡遠進拜師求藝 期讓傀儡戲再創新猷

發布日期:
記者: 李增汪/綜合報導。
點閱率:936
金門傀儡戲劇團團長蔡遠進日前拜著名提線木偶表演藝術家林文榮為師。(金門傀儡戲劇團提供)

金門傀儡戲劇團團長蔡遠進日前拜著名提線木偶表演藝術家林文榮為師。(金門傀儡戲劇團提供)

金門傀儡戲劇團團長蔡遠進日前成功拜中國大陸著名提線木偶表演藝術家林文榮為師,未來期許能在此領域的成就更上一層。
目前為金門縣唯一的傀儡戲劇團「金門傀儡戲劇團」,在2017年登錄認定為傳統表演藝術「金門傳統傀儡戲」保存團體,團長蔡遠進由於這些年的種種原因,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時間尋求拜師儀式,但是不斷的向林文榮老師求藝。而2024年是個非常有意義的年份,在相公爺(田都元帥)的促成下,在今年3月11日,蔡遠進圓夢成為林文榮老師的正式徒弟。
蔡遠進與其他11位生長在不同城市的學生一同拜師,他為這一刻感到開心,期許未來在林文榮老師教導與培養下及相公爺的庇佑下,開創出偶戲的一片天。
林文榮,福建泉州人,中國大陸國家二級演員,畢業於泉州市木偶劇院訓練班,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曾任泉州市木偶劇團副團長、中國木偶藝術學會帶務理事、福建省戲劇家協會理事、福建台木偶學會帶務理事、泉州市戲劇家協會常務理事、泉州市政協委員。1979年獲福建台青年演員比賽一等獎。1983年獲福建省中青年演員比賽金獎。1979年《火焰山》、《桃岩》獲演出一等獎、三等獎,1992年全國木偶皮影戲匯演《劈山救母》優秀演員獎。
傀儡戲在金門以閩南語稱為「踏棚」,因每一棚戲演出前的請神與演戲後的辭神,必須請「田都元帥」進行「踏棚」儀式,可驅邪制煞。金門傀儡戲班傳承脈絡是透過口述傳授,並無紙本流傳,且父傳子繼。而金門傀儡戲劇團團長蔡遠進的父親蔡甲庚,為創立金門唯一傀儡戲劇團的傀儡戲資深操偶藝師,於民國112年3月2日辭世,享耆壽90歲。蔡甲庚演出經歷將近70年,致力推廣傀儡戲文化及深耕校園薪傳,文化部並頒發旌揚狀予以表彰。
文化部旌揚狀指出,「蔡甲庚藝師充分體現並傳承金門傳統傀儡戲,對於文化的承先啟後具有重要性,其藝能反映出傳統文化智慧累積的高度表現。金門傳統傀儡戲於清朝中葉傳入金門地區,保有閩南文化特色,具民俗科儀與宗教信仰之社會性功能,並具有藝術價值性,演出口白至今仍採用泉州古語,展現閩南語音韻特殊美感,蔡甲庚藝師自年少即投身廟會科儀與傀儡戲演出將近七十年,深具精湛操偶技藝,1988年創立劇團及帶領家族傳承發揚傳統傀儡戲文化,其足跡廣布金門鄉間,並透過變革與創新,以傀儡戲新劇目深耕校園薪傳,宣揚這項珍貴的傳統表演藝術。綜其一生,在傀儡戲文化推廣與傳承上不遺餘力,為傳統表演藝術之保存,奠定深厚基礎,足資表彰,特予旌揚,以垂德範。」
蔡甲庚從小就對表演藝術有興趣,師從許仕順先生開始學習傀儡戲,早年因廟會各項科儀活動需要,當時傀儡戲的演師較少,所以他學成後結合志同道合的好友在金門四處表演,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傀儡戲的演出不復以往的盛況,身邊的友人大都轉業,唯有他還是始終堅持他最愛的「傀儡戲」,並於1988年成立「金西堡傀儡戲劇團」。之後其子蔡遠進更名為「金門傀儡戲劇團」,至今仍持續在金門各地進行演出,為目前金門縣唯一的傀儡戲劇團。2017年登錄認定為傳統表演藝術「金門傳統傀儡戲」保存團體,蔡甲庚藝師並於2018年獲得第三屆金門文化獎。
而蔡甲庚之子蔡遠進克紹箕裘,接手劇團事務,投身發揚、推廣傳統藝術,並持續於金門校園演示傀儡戲。蔡遠進在尚未接手團務之前,有感於父親年邁,於是利用軍職的放假時間聽錄音帶學習,或是協助整理線材及木偶,接任團長後為了追本溯源,就到泉州拜師學藝。在這個階段,蔡遠進做的不僅是在表演方面的技藝提升,與一般僅注重酬神儀式的戲班做出區隔之外,在教育方面,以「指掌春秋」為名進行校園巡迴演出,也多次到臺灣本島、大陸表演。蔡遠進的兩個兒子蔡光銘、蔡光正,也跟著父親學習傀儡戲,在傀儡科儀和傀儡戲教學都有其貢獻。
2018年1月4日由金門縣政府、金門縣文化局評定,登錄為金門縣無形文化資產,評定基準包含藝術性、地方性兩項,並依據其發展久遠的歷史脈絡、富有流派特色、木偶雕工精細等理由登錄,最後依據創團團長蔡甲庚的技藝具有代表性,現任團長、團員皆有傳習能力及意願,以及是金門唯一的傀儡戲劇團,作為最終認定的理由。
金門傀儡戲劇團在戲台上有一副對聯寫著:「頃刻驅馳千里外,古今事業一宵中」,橫批則寫著「內簾四美」;意思是藉由「生、旦、淨、雜」幾個角色,就可以把時空濃縮在一個小小的帷帳之中。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