尬藝2.0展至今日 把握時機欣賞傳統工藝

尬藝2.0‧展出藝師的精巧創作。 (許加泰攝)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結合金門縣文化局辦理尬藝2.0‧傳統工藝新生代匠師工藝聯展,在文化局第一、第三展覽廳展出至今日,藝師的精巧創作相互輝映,有鑿花、彩繪、交趾陶、泥塑剪貼等作品,文化局歡迎民眾前往欣賞傳統工藝之美。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副教授李長蔚表示,展覽名為「尬藝」,意指喜歡,本次展覽邀請多位師長與新生代匠師參與,內容包括鑿花、彩繪、交趾陶、泥塑剪貼等作品。此次展覽旨在透過地方政府與大專院校的合作,推廣傳統工藝美學,培育人才,實踐文化資產的保存與傳承,讓觀眾了解傳統工藝的技術與美學,強化文化資產的重視與傳承。
李長蔚指出,藝師們承載著歷史文化與技藝傳承,默默耕耘數十載,透過策展規劃,整合多元面向的技藝,使傳統工藝更廣為人知,讓民眾更全面性地感受無形文化資產的豐富奧妙。也藉由這些精緻藝術品的展出,呈現台灣工藝文化的實力,及其匠心獨具的「眉角」。
李長蔚表示,結合藝師精神、技藝工法,打造出具有藝術價值的作品,皆來自用心「厚工」,意指費工、多工序,經由純手工、長時間,細心地做每件事的生活態度,造就出今日的工藝底蘊。無論是傳統工藝、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讓民眾欣賞每一項由創作者投入熱情、堅持、執著,相當富有生命力的藝術創作。
臺灣藝術大學亞太建築空間與文物保存學士學位學程副教授蘇沛琪也期望透過工藝聯展,使傳統工藝更廣為人知,感受無形文化資產的豐富奧妙。蘇沛琪表示,這一次工藝聯展有臺藝大師生的作品,透過展覽,呈現傳承傳統技藝的努力成果,希望新生代匠師為傳統技藝注入源源不絕的新血。
由工藝匠師連袂齊展,是一場巧奪工藝結合視覺驚艷,深層而豐富的文化饗宴:
洪耀輝「丹鳳朝陽」作品│樟木/90×40×8.5cm。所謂丹穴即指朝陽之谷,而朝陽即面向太陽,象徵吉運之兆,因鳳凰生長於丹穴之故,遂被稱為丹鳳,乃百鳥之王,非梧桐不落,同時也是說鳳凰深居高位之意。
張庶疆「飛龍在天」作品│土、釉料/85×40×10cm。龍,象徵著強大的力量,特別是對水、降雨、颱風和洪水的控制,為中華文化的祥瑞之物。龍經過潛沉、醞積,在適當的時機一躍而起、一飛沖天,能夠俯視萬物,定於一尊。故「飛龍在天」有吉祥的意涵,代表著國家的繁榮昌盛,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期許和祝福。
陳文俊「蘇武牧羊」作品│木板、箔、漆、礦物顏料、桐油/120×30×5cm。該作品為仿擂金之作法,題材為蘇武牧羊,出自《漢書‧卷五四》,漢使蘇武出使匈奴,因守節不變,被單于拘留,放逐至北海無人處牧羊十九年,雖掘鼠而食仍不屈降。
李長蔚「米顛拜石」作品│木板、金箔、漆、礦物顏料、桐油/95×35×5cm。米顛即「米芾」為宋代著名書畫家,拜石圖題材取米芾喜好奇石,見石而拜的故事,本題材如同米芾書法同樣流傳千古,以此成為著名之繪畫題材。
黃拓維「捷報富貴」作品│木板、水泥、灰、海菜粉、鐵網、碗片/36×40×4cm。以傳統剪黏泥塑技法製作,完成面使用了玻璃與陶瓷兩種剪黏材料,蝴蝶與花中之王牡丹寓意捷報富貴隻吉祥意涵。
黃希宸「榴燕同春」作品│樟木/48×34×6.5cm。石榴,又名安石榴,取其「千房同膜,千子如一」而有「多子多孫」的寓意。燕子象徵春天,喜歡築巢檐間或集於殿閣,被視為家道發達的徵兆。榴燕同春更有寓意子孫發達之意涵。
白士誼「豺」作品│樟木/430×41×6cm。「豺」,別名豺狗,屬犬科,外形與狼相近。在民俗上,走獸俗信可能鎮煞驅邪,而「豺」則被認為是「獅」和「豹」之混合變形,亦為祥獸。傳統吉祥圖案中「豺」造形如「獅」,唯獨眉是八字下垂。「豺」與「財」取諧音,福德正神以豺為坐騎,「坐財」寓意「掌財」。龍生九子中的睚眥,相貌似豺,好腥殺。常被雕飾在刀柄劍鞘上。牡丹為「富貴」代表,豺吐牡丹有旺財富貴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