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沙美萬安堂捐贈輦轎 傳承金門歷史文化

發布日期:
記者: 楊水詠/金沙報導。
點閱率:1,313
字型大小:
縣長陳福海與萬安堂與會者合影。(楊水詠攝)

縣長陳福海與萬安堂與會者合影。(楊水詠攝)

萬安堂捐贈的神明輦轎。(楊水詠攝)

萬安堂捐贈的神明輦轎。(楊水詠攝)

金沙鎮萬安堂三頂功成身退及雕工精美的保生大帝輦轎贈予金門文化園區管理所,由主委張雲盛代表捐贈,縣長陳福海代表接受和致贈感謝狀,儀式簡單隆重。同時,縣長陳福海表示萬安堂捐贈輦轎是一份金門歷史文化的珍貴饋禮,更是對歷史和信仰的傳承,讓金門的歷史文化更加璀璨,也讓金門後代子孫能夠繼承和發揚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精神。
沙美萬安堂捐贈神轎神輦儀式於萬安堂前廣場舉行,由縣長陳福海率縣府團隊、金沙鎮長吳有家及與會者向保生大帝行上香致謝禮,並敬獻爐敬金表敬意,同時希望張雲盛能協助規劃文化園區,讓其成為觀光文化及旅遊和金沙鎮亮點。
縣長陳福海致詞表示,萬安堂捐贈神轎神輦予文化園區,讓更多人感受到金門的歷史文化資產與傳承,感謝沙美萬安堂在主委張雲盛帶領下,為金門這塊土地付出及奉獻,並感恩保生大帝對浯島居民的庇佑,他跟很多人一樣感受很深,並希望為金門這塊土地做更多的事情。
敬天、敬地和敬神明!縣長陳福海說自年輕立志選縣長,一路走來,心中充滿感恩和感謝,每一位對金門有貢獻的人,都是他的典範。同時,他表示沙美萬安堂主委張雲盛以民間人士從事宗教文化及交流,並將好的宗教文化保存,不只鄉親可以觀賞,也讓更多人可以欣賞,感念神明護佑眾生的慈濟精神,未來文化園區管理所亦將扮演文化觀光的重要角色。
張雲盛也說明,民國九十七年行政院新聞局委製節目單位拍攝風獅爺安座儀式紀錄片,製作單位求助於萬安堂,保生大帝孫真人乩示:「發揚金門風獅爺文化,也可帶動觀光人潮,此是未來潮流趨勢,可行」。「浯輦-金門的舞轎者」紀錄片導演何明瑞成功拍攝,於一一二年十月到萬安堂首映答謝保生大帝護佑。
張雲盛指出,金門傳統文化的二大主軸,一是宗祠,一是宮廟,宮廟主軸是神尊和輦轎,宗祠宮廟的奠安追龍都要用到輦轎、村落出社、鎮五方、吃三牲菓,輦轎都是要角,萬安堂目前有廿二頂輦轎,為全金門輦轎最多的宮廟,今所致贈的三頂輦轎,代表著金門從清末到民國六十年代,不同時期的輦轎製作,這三頂輦轎功成身退,致贈給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展示,讓更多人看到金門的輦轎、了解輦轎。
萬安堂捐贈的三頂保生大帝輦轎的故事及神蹟,他表示包括清末民初時保生大帝的竹轎,竹轎上刻有「萬安堂」,正確年代不詳,為保生大帝孫真人神轎;民國六十一年木雕的保生大帝吳真人神轎,上刻有「六十一年壬子菊月建」、「保生大帝」、「萬安堂」、「醫帝后而愈疾神方妙應」、「生皇宋以救民碩德潭敷」;以及民國六十九年木雕的哪吒三太子神輦,上刻有「民國六十九年歲次庚申菊月吉旦」、「萬安堂五營將」、「上天下地」、「萬軍主帥哪吒三太子」、「安境保民赫鬼神欽」、「沙美松樹腳弟子張成章張成佳叩謝」,之後送給文化園區都可以得到妥善保存,並成為金門宗教傳承的資產。
萬安堂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內涵和民俗信仰,從元朝開始至今,一直是浯島居民心中的信仰聖地,廟內三尊保生大帝神靈庇佑著全島居民。依據金門縣誌記載,萬安堂始建於元朝,廟祀三尊保生大帝,即醫方保生大帝大帝隋唐孫思邈孫真人、醫術保生大帝二帝宋吳夲吳真人、醫符保生大帝三帝東晉許遜許真人。清朝時,金沙鎮沙美發生瘟疫,鄉人遂到福建同安恭請張世傑王爺到沙美除瘟驅邪,果然瘟疫逐漸消失。之後,鄉人又到同安陸續迎回文天祥、陸秀夫兩位王爺,「三忠王」也在此時被請入萬安堂享人間香火。之後由神明指示,「三忠王」要在萬安堂旁建立「三忠廟」,與保生大帝等神明共同守護沙美地區的平安與傳統文化。
此外,金沙鎮沙美萬安堂融合佛教與道教信仰,於九十二年列為金門縣歷史建築後,陸續在附近增建涵源宮財神公園、大士宮地藏公園、浩氣長存三忠公園、歷代名家心經園、金沙鎮沙美萬安堂起源地紀念公園,一○三年增建完成內閣三忠廟,加上諸多著名的宗教活動,形成臺灣寺廟造型最為創新的宗教園區景觀。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