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村社區活動中心落成啟用 盼打造成充滿溫情的互助社區

金湖鎮東村社區活動中心近日在縣長陳福海等人的見證下,舉行落成啟用典禮。(薛子軒攝)

金湖鎮東村社區活動中心近日在縣長陳福海等人的見證下,舉行落成啟用典禮。(薛子軒攝)
金湖鎮東村社區活動中心近日舉行落成啟用典禮,在縣長陳福海、縣議員王秀玉、金湖鎮長陳文顧、金湖鎮代會副主席李秀華等人的見證下一同揭牌啟用。縣長陳福海送上「造福鄉里」匾額,並希望將社區活動中心的場域規劃充分運用,秉持著「老有所終、幼有所長、壯有所用」的理念,達到使用率提升及回饋在地鄉親的目的。
東村社區活動中心落成啟用典禮,包括縣長陳福海、縣議員王秀玉、社會處處長黃雅芬、文化局局長呂坤和、金湖鎮長陳文顧、金湖鎮代會副主席李秀華、代表林嘉森、陳秀卿、張中法、林麗芬、李志鴻、陳威彰、代表會秘書陳翔景、立委陳玉珍辦公室主任陳向鑫、東村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呂炳來、新市里里長吳孟霖、山外里里長陳晚開、料羅里里長謝慶閣、瓊林里里長蔡懷芝、蓮庵里里長呂永林、東村呂氏宗親會理事長呂冬來等人出席。
縣長陳福海感謝歷任縣長的支持,以及議員的督促,經過許多人的努力促成,東村社區活動中心順利落成,他表示,不只是硬體的落成,未來縣府和鎮公所將持續投入軟體支援,比如長照、衛生、托育等項目,希望增加社區活動中心的使用率;並表示,這麼好的環境和設施,希望開放給周遭其他社區居民一起享用。社區活動中心在特定節慶舉辦活動用,更期盼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發揮重要作用,成為鄰里之間相互關心和守望相助,成就和諧的生活環境,共同打造一個充滿溫情與互助精神的社區。
陳福海提到,蓮庵里是一個典型的農業行政村里,年輕人外流老年人口比率較高,關於長者照顧等相關措施有其迫切需求,而地區宗族團結、老幼相扶,希望透過社區活動中心的完工落成,以此做為一個蓮庵地區多功能的服務場所,使得各項福利社區化服務如辦理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老人共餐、長者健康促進、老幼共學等服務得以拓展及提升,除了持續推動現有社區總體營造及社區綠美化外,期望能將服務對象擴及到各個年齡層與性別,另外結合社區內各項古樸的文化資源,如呂克平古厝、呂氏宗祠、滄龍宮、榔榆古樹、村口風獅爺等,甫加上日後呂朝怡洋樓的整建計畫完竣,盤整在地特色元素,融入多元使用概念,另善加利用周圍空間,將社區活動中心的場域規劃充分運用,秉持著「老有所終、幼有所長、壯有所用」的理念,達到使用率提升及回饋在地鄉親的目的。
陳福海強調,目前縣府在許多政策推展與各項業務執行上,特別是在社會福利的相關施政作為和服務措施部分,社區在這當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是連接公部門與社區民眾間相當關鍵的媒介,亦為縣府與公所的好夥伴,在此感謝社區對於縣府的配合與支持。縣府與公所將持續提供協助,來為社區注入更多的量能,使社區發展可以更為茁壯,進一步回饋在地居民,共同創造永續經營與在地建設。而社區發展除了例行性經營運作,亦可融入在地特色及資源創造多元蓬勃的生氣,為社區注入源源不絕的能量,社區活動中心的場域也得以充分使用,透過這樣將在地資源與人力有效整合及運用的方式,共達社區永續發展之效。
大力贊助配合款的縣議員王秀玉表示,為應居民需求,加強及擴大居民服務及推動社區照顧服務,在陳鎮長、東村呂氏宗親會及社區理事長與幹部們積極爭取,代表會、議會、金防部及縣府的全力支持下,東村這棟具有閩南古色建築風格的社區活動中心終於順利啟用,得以在蓮庵里轄內建構一個連續性、多元性及可近性的村民服務及照顧服務體系,進而落實社區照顧功能。她感謝東村社區的理事長和居民用心規劃,在新落成的活動中心周遭種植大量樹木,綠美化效果很好,她也感謝縣府、鎮公所大力支持,未來活動中心將是社區居民聯繫情感的基地,也是縣府、鎮公所推動政務的中心點。
金湖鎮長陳文顧也感謝各界支持,才有今天的活動中心,他說,今天落成只是一個起點,未來還有許多社區事務性的工作要推動,期盼社區能夠善用社區活動中心這樣優質的場地,凝聚社區居民向心力,結合社區志工(祥和志工隊及環保志工隊)與在地人力,辦理各項延續性的活動、課程或方案,藉此提升社區意識,營造安居樂業健康的社區。社區的發展需要各位鄉親共同持續的經營與努力,才能讓社區有源源不絕的生命力,為了在地的幸福與永續發展,攜手共進。
金湖鎮民代表會副主席李秀華感謝各界共同努力,同時感謝金門縣政府及國防部陸軍司令部對此興建案支持及大筆經費的挹注,讓這項來得不易的工程得以順利完成,今後希望社區有更多長者加入社區的行列,為提供社區居民更完善的活動空間,
東村社區理事長呂炳來表示,社區全體皆感謝縣府、議會、代表會、公所在地方的協力,新活動中心落成後,期盼就近提供社區完整的長照服務、多元研習、運動休閒、親子樂活的社福據點,讓全年齡層鄉親都能在此快樂共學、幸福樂活共享。
東村社區活動中心由金湖鎮公所發包興建,晟碩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監造,富韋營造有限公司營建施工,總工程款新台幣約2,120多萬元,除縣府補助款600萬元及國防部陸軍司令部補助400萬外,餘由公所及議員們配合籌資促成,於民國111年1月吉時動土,113年3月竣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