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瞭望》兩岸風起雲湧 賴清德何時再訪金門外島

發布日期:
記者: 報導。
點閱率:1,791
賴清德的「新兩國論」引發兩岸緊張情勢,也牽動國際劍拔弩張的氣氛。圖為曾經國共激戰的古寧頭海岸。(李金生攝)

賴清德的「新兩國論」引發兩岸緊張情勢,也牽動國際劍拔弩張的氣氛。圖為曾經國共激戰的古寧頭海岸。(李金生攝)

特約主筆:李金生
2000年首次政黨輪替以來,民進黨有3人取得主政大位,做為對岸口中的「台灣地區領導人」陳水扁、蔡英文和賴清德,對於距離台灣本島300多公里的金門外島,如何看待它在兩岸關係的角色和地位,值得觀察和比較。
2000年5月21日,陳水扁在就職後第2天,即搭乘「空軍一號」來到金門,風馳電掣之舉在兩岸風起雲湧的當下,被國際社會解讀為意在宣示兩岸關係未如外傳的緊張之外,也在期待兩岸關係在新政府的主導下,有一個全新的開始。
當年適逢兩岸都要加入WTO,陳水扁向近百位中外媒體記者表示,在國安獲得確保的前提下,將依照市場法則,秉持互惠和互利的原則檢討「三通」方案,與對岸展開協商。這一席話重啟兩岸對談大門的契機,也為次年開啟的「小三通」鋪了一條大路。
在競選時即曾許願以「陳總統」身分回到金門祭祖的他,當天在宗親的簇擁下從浯島城隍廟步行到陳氏大宗祠,焚香致敬說道他在就職後次日就來金門,表達「飲水思源」、「慎終追遠」,也感謝祖宗有靈,讓他有機會擔負重責大任。
當日中午,陳水扁在金防部與官兵聚餐,餐桌上不見大魚大肉,每人只有一個百來元的便當,內容是一顆滷蛋和蘿蔔絲、黃蘿蔔片,外加一小塊的雞排、海底雞及灑上黑芝麻的白米飯,另外還有一小杯約10西西的高粱酒,展現他不講總統排場的親民作風。
時隔八年後的再一次政黨輪替,蔡英文則是在2016年9月10日以總統身分,在國安會祕書長吳釗燮、國防部長馮世寬等人陪同下首訪金門。當天來到自己在陸委會主委任內推動的「小三通」水頭碼頭,她說小三通開啟兩岸隔絕50年後的正常往來,為日後的大三通奠定深厚基礎,強調:「沒有金門的小三通,就沒有今天兩岸的交流,呼籲兩岸從小三通的歷史經驗中出發,堅持兩岸和平往來,擱置爭議、存異求同,持續善意互動,為兩岸人民謀求更大的福祉。」言猶在耳,對比目前小三通出現「通一半」,陸客迄未再回到水頭碼頭的現況,讓人不勝唏噓。
蔡英文同樣也在宗親的熱烈歡迎下,赴瓊林蔡氏宗祠祭祖,全程依循古禮虔誠禮敬,蜂擁人潮將這座於明、清兩代文臣武將人才輩出的傳統聚落渲染得熱鬧滾滾,十分風光!
新接大位的賴清德在520就職時一席「兩岸互不隸屬」被解讀為「新兩國論」的講話,引爆對岸代號「聯合利劍-2024A」的環台軍演,加上美國防長奧斯汀在新加坡香會中說:「Despite historic clashes in Europe and the Middle East– such as Russia's aggression against Ukraine and the Israel–Hamas conflict–'the Indo-Pacific' has remained our priority theater of operations」、「The US can be secure only if Asia is secure. That's why (we have) long maintained our presence in this region.」(儘管歐洲和中東有些歷史性的衝突,諸如俄國入侵烏克蘭和以、哈之間的戰爭,但亞太仍是我們的優先作戰區,也只有亞洲安全,美國才能安全,這正是美國為何長期在這個地區維持運作的原因),並暗指大陸在台海和南海的一些作為「破壞現狀並威脅地區的和平穩定」。拜登總統在接受《時代雜誌》專訪時,也再度表達不排除動用美國武力保護台灣的可能性。
在兩岸關係不好和國際氛圍不佳之際,賴清德上任後先到台灣本島各地巡視,繼續強化戰務整備,似無急著遠離台北政壇,來到昔日大前線金門外島的迫切性。
賴清德在1983年間於金門南雄師擔任衛生排長,退伍前半年奉派至金沙鎮洋山擔任駐點醫官,專責地區醫療衛生工作,鄉親對長相斯文、談吐溫和的他印象深刻。去年大選進入後半段即未再到金門的他,何時會舊地重遊?要看兩岸和國際情勢而定。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