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誠國水墨碉堡畫展 用畫筆紀錄戰地記痕

「戰地記痕-楊誠國水墨碉堡畫展」,將於7月11日至7月21日於金門縣文化局第一展場展出。(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戰地記痕-楊誠國水墨碉堡畫展」,將於7月11日至7月21日於金門縣文化局第一展場展出。(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由金門縣文化局主辦、金門縣美術學會承辦的「戰地記痕-楊誠國水墨碉堡畫展」,將於7月11日至7月21日在金門縣文化局第一展場展出,並將於7月13日上午10時起舉辦開幕式,歡迎鄉親屆時踴躍前往參與、欣賞。
金門縣文化局表示,藝術是融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用微觀或者用宏觀角度去詮釋,可發現處處是美麗的化身,碉堡的造型依著地勢、功能有不一樣的美,也是金門在地的特色。疫情三年期間人們互動較少,楊誠國行走金門海岸,用筆和手機紀錄了廢棄碉堡,創作了一系列碉堡水墨作品。
他的創作原動力源自於兒時湖下老家海邊,有座被海沙半掩埋廢棄的碉堡,是他兒時放牛時躲在碉堡裡看書和乘涼的地方,一邊放牛一邊享受自我的時光。曾幾何時,這座碉堡無形中消失了,心中有一種失落與莫名的悲愴,因此給了他畫我家鄉海岸碉堡的原動力。
1958年8月23日經歷了突如其來的823砲戰,一陣炮聲隆隆,炮彈如雨,他家裡連夜把床移了,床底下開始挖了一個簡易可容一家五口的坑,週邊用麻袋裝海蚵殼當作半掩體,這一躲竟有月餘,這一幕永遠烙印在他心中,至今記憶猶新。
楊誠國指出,戰地記痕有幾個意義,其一、去年適逢823炮戰65週年紀念,也是他5歲經歷那場驚悚炮戰的日子。其二、1949年國軍退守金門,國軍弟兄過著艱苦的日子,為防敵入侵不分日夜築建工事,如拆民房、船具等,利用這些可用之材,依地形地貌在海岸各據點構建碉堡從未停滯。
其三、兩岸局勢的變化多端,曾一度緩和又衝突,政策調整,碉堡利用度降低,且經年風浪浸蝕,有的頹廢坍塌甚至消失。其四、這些守護金門的無名英雄是軍民的血汗澆築而成,在他創作過程中每每與之對話,感覺它是鮮活的,是存在著深厚的情感與歷史價值,在歷史長河中是不容被抹煞的,因此乃以戰地記痕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