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究探研古文字文化局開展 探討千年歷史文化

金門書法學會承辦的年度會員書法展「篆究探研古文字」,將於8月24日至9月4日,在文化局展出。(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由金門縣文化局主辦,金門書法學會承辦的年度會員書法展「篆究探研古文字」,將於8月24日至9月4日,在文化局展出。這是一埸和以前不一樣的中國文字書法展,歡迎對書法有興趣的鄉親蒞臨參觀欣賞。
中國文字在專業的領域上,如今被分別為「今文字」和「古文字」。「今文字」便是指我們今天使用的楷書和同樣適用的隸書,隸是漢代國體字。楷則為唐朝國體文字《兩種字體先後距今約1200~2000年》。中國文字唐楷漢隸一直延用至今,美其名為「今文字」真偉大!
「古文字」則包括大篆、小篆,也就是歷史上中國第一次秦始皇統一文字,用丞相趙高、李斯等人研發創造的文字,曰為「小篆」,和秦小篆之前年代各國所使用文字統稱《大篆》(大篆史上可知者包含有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簡帛……)。
金門縣書法學會理事長徐心富表示:文字學,光是一個千年歷史就令人暈頭轉向,何況要在古文字堆裏去深研探究,再用「書法」呈現學習書寫,那肯定不是容易的,一般人會覺得,它又非必要使用文字,何苦來哉!其實這也就是學習書法的樂趣;學習「古文字」除了在潛心修性,徜徉在藝術境地,同時;如上溯可以深研,對我中華歷史文化,更加增進了解。我國文字,幾千年源遠流長,一脈相傳,舉世一支獨秀。正因為它的偉大非他國類比。所以書法學會,在學習書法當中,這檔年度書法展,特別讓會員人人都投入探討「古文字」學習書寫。
這次會員人人認真找尋詩詞佳句、書體書寫作品表現,可以看出我先人當年,從沒有文字,到用牛骨龜甲,石刻、木、竹書,金鼎紀事,在在都是一種生活與自然的演變,從無到有,一步一步形成我中華文字書法美學。正可印證《生活即藝術》。今日學法學會也鼓勵會員把書法用在生活。這檔《古文字》會員已然將生活呈現在自己書法書寫表現裡。金門縣書法學會歡迎大伙有空前往文化局看展,並給予批評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