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治金門油畫創作集發表暨座談 10/19台北市M畫廊舉行

《穿越罅隙之光-2024張國治油畫個展》,13日舉行一場座談會。(主辦單位提供)
金門籍藝術家張國治教授的《張國治金門油畫創作集》發表會暨座談,將於10月19日下午三點在台北市M畫廊(台北市大安區麗水街13巷7號)隆重舉行。此次活動由金門酒廠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金門大學講座教授陳龍安主持,張國治教授將親自分享其在金門創作過程中的深厚情感與獨特風格,邀請藝術愛好者與鄉親朋友們共同見證這場融合視覺與心靈的藝術饗宴。
今年這個展覽延續了張國治2022年新創作的《穿越罅(音同下)隙之光》系列而來,這個主題曾以攝影面目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參與由姜麗華、呂曉渝兩位博士聯合策展的《追光逐影-比喻、隱喻及它義》以影像輸出在長條形甬道於中心305室展出,是上述展覽觀眾最愛的熱門作品打卡景點。他利用採光原理中的逆光概念(輪廓光),並以純粹幾何造型(寓意密集城市雜處)構成,象徵罅隙在逆光黑暗甬道中帶來了希望。在後疫情時期,人們穿梭於密集都市叢林中,憑藉縫隙之光召喚走出幽暗之谷。
張國治此次油畫個展更積極探討罅隙之本質,他覺得探討間隙與罅隙變得十分有意義。罅隙一詞本指瓦器的裂縫如缸罅或物的坼裂如牆罅,再者指事的間隙,如罅漏,一般人對此詞彙應覺得格外陌生,但英(Crack)為常用語,容易理解多了,探討畫面的罅隙有其文化哲學上的深意,與光連結在攝影或繪畫上探討及視覺實踐具有其深刻意旨。他特別指出上個世紀60年代迷人且神秘的加拿大創作歌手、音樂人、詩人以及小說家李歐納.諾曼.柯恩(Leonard Norman Cohen,1934-2016)在1992年《The Future》專輯裡的歌曲〈Anthem〉有句:「Forget your perfect offering/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hing/That's how the light gets in.」(萬物皆有裂縫,那是光照進來的契機)十分切合他創作的心情。期望此系列作品無論攝影或繪畫亦能療癒新冠疫後當下,撫慰人的心靈,雖則人們在當下逐漸走出病毒的陰霾,恢復秩序與生活。
張國治教授新系列創作有諸多隱喻或寓言,他曾在今年六月底受傷跌倒赴醫院急診,照射X光後被診斷為粉碎性骨折,橈骨斷開之處須以鋼釘牢固,第一次進入手術室全身麻醉開刀治療,留下隱約開刀線條痕跡,受訪時他說:「朋友笑稱我自己先用作品預言了人生經歷,說我的畫是畫斷裂骨折。這樣的巧合好似一則寓言,我所作的主題似乎經常預言到社會某些事情即將發生,例如2002年我開始進行《紅色的力量》之主題拍攝計畫,2005年我在臺灣國際視覺藝術中心舉行了以紅為名的影像觀念裝置藝術展,隔年紅衫軍街頭浪潮大起,包括我的實物投影的負像成像,也經常是某種社會或個人之間的隱喻或寓言。但此次展覽與人生際遇所發生之事件,純屬巧合,絕非預言也。」
《穿越罅隙之光-2024張國治油畫個展》自10月4日正式開展以來,即吸引諸多藝術界和一般民眾前往觀賞和評論,13日在M畫廊更舉行了一場座談會,由藝評家陶文岳和張國治教授對談,集合了好幾位學者、藝術學系主任、教授、藝評人、拍賣官、雜誌主編、畫家、作家、鄉親等與會,受到極大反饋,覺得十分感動,藝評家陶文岳在藝術界學界縱橫多年,主持一流,張國治教授對答舉重若輕,切中要點分享創作經驗是一場有深度的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