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教育體驗活動 讚嘆浯島生態與文史之美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臺灣海洋教育中心辦理的第六屆海洋教育推手獎海洋教育體驗活動。(臺灣海洋教育中心提供)
由教育部委託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臺灣海洋教育中心辦理的第六屆海洋教育推手獎海洋教育體驗活動—金門場次,帶領第五屆海洋教育推手獎的評審委員、入選獲獎者及教育部相關業務承辦人員,日前在金門展開為期兩天參訪體驗戶外及海洋教育學習路線與課程,並劃下圓滿句點,對於金門在地豐富的文史及自然資源感到十分驚嘆,也非常認同金門戶外教育及海洋教育對於教學路線的規劃理念,現今的推動成果可做為其他初發展戶外及海洋教育的學習典範,成為不可忽視的海洋教育重要推手。
臺灣海洋教育中心係於8日抵金辦理「海洋教育推手獎海洋教育體驗活動」,探索金門的自然生態、戰地文史,還有與海委會合作的產學合作場域。在其第一天活動中,先走訪太武山,配合金門戶外教育與海洋教育中心的「金門太武山探索」學生手冊,深度認識太武山的自然地質、人文歷史、尋訪海印寺,以及登高望遠追懷古人。其次至金湖國小(國教署海洋教育基地)瞭解學生如何透過獨木舟課程,學習合作互愛並且積極探究太湖的環境議題,產出實踐行動,充分融合海洋教育、戶外教育及環境教育的精神。另到金門海島學校參觀及參與二○二四金門海島學校返校園遊會暨成果發表活動,透過藝術創作更加認識非正式教育結合海洋議題的多元面貌與成果。
在第二天行程,參訪委員至金城國中「金門戶外教育與海洋教育中心」深度瞭解金門地區的戶外及海洋教育推動現況。金城國中校長謝志偉及專職教師張廣順闡述自一一○年來金門戶外教育推動的進程,並分享傳承自榮譽督學吳啟騰堅持實地考察,作育英才的理念。
另,參訪委員一行展開此次學生戶外教育體驗路線,包括戰地主題、生態地質主題以及僑鄉文化主題。「戰地戶外學習路線」由黃厝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洪春棋博士,進行烈嶼鄉文史介紹與勇士堡地雷展示館導覽,讓大家充分認識過去戰地的軍民生活,以及和平的重要性。
至於「海洋地質考察」由退休校長林英生引領大家前往貓公石海岸,觀察具有多孔狀的深色岩石,並且探究鐵質膠結岩塊的特性,所形成的鏽紅色的蜂窩狀岩石。之後前往南山頭四營區認識玄武岩之成因,並在觀景平台眺望大、二膽島、復興島,認識烈嶼最南端海岸據點的重要性。
此次行程亦拜訪金門國家公園雙鯉溼地自然中心,認識金門的冬候鳥物種與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最後,則是前往金門最大規模的洋樓—「陳景蘭洋樓」認識僑鄉文化的淵源,以及後期改做軍醫院、學校校舍及官兵休假中心使用,現今已經登記為金門最重要的歷史建築,搭配著洋樓恢弘的氣勢與海岸沙灘景緻,至此整個金門場次行程圓滿劃下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