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海外文物返鄉添亮點 新加坡金門會館簽署捐贈協議

發布日期:
記者: 陳麗妤/金沙報導。
點閱率:705
字型大小:
新加坡金門會館文物捐贈(前排右起金門會館李志遠副主席、臺灣師範大學江柏煒教授、金門會館方耀明主席、陳佳模副主席、黃正發外事主任)。(臺灣師範大學海外華人研究中心提供)

新加坡金門會館文物捐贈(前排右起金門會館李志遠副主席、臺灣師範大學江柏煒教授、金門會館方耀明主席、陳佳模副主席、黃正發外事主任)。(臺灣師範大學海外華人研究中心提供)

金門作為重要僑鄉,海外移民們留下的重要文物,在縣長陳福海等支持下,委由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特聘教授江柏煒(兼海外華人研究中心主任)啟動海外文物返鄉計畫,經與海外鄉親、僑團聯繫及捐贈簽署等,獲得廣大迴響,已完成三批文物返鄉。近期更受到新加坡金門會館方耀明主席的高度肯定與全力支持,於12月15日正式簽署文物捐贈協議。此舉將為未來的文化合作與傳承拓展了更廣闊的空間。
金門作為重要僑鄉,近一百多年來移民們留下許多文物,這些珍貴文物不僅生動詮釋了早期全球化的人口遷徙軌跡,也見證金門人在海外落地生根、開枝散葉的精采人生。這些重要文物,在陳福海縣長、文化局局長呂坤和、文化園區管理所所長盧根陣等人的支持下,委由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特聘教授江柏煒(兼海外華人研究中心主任)啟動文物返鄉計畫。經江柏煒教授率隊與海外鄉親、僑團聯繫及捐贈簽署等相關事宜;以及帶領臺灣師範大學研究團隊多次前往新加坡,協助返鄉文物的初步盤點、拍照、分類、造冊,目前捐贈文物也已陸續點交給金門文化園區管理所典藏。
首批返鄉文物是新加坡書法家許允之藏書,已於2024年5月24日移交;第二批返鄉的文物為新加坡薛永麥畫作,亦於2024年12月5日正式移交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典藏;第三批即將返鄉的文物為新加坡浯江公會所捐贈。
關於新加坡金門會館,江柏煒教授指出,新加坡金門會館的歷史可追溯至1870年代,由金門籍鄉親倡議設立「浯江孚濟廟」,成為凝聚當地金門鄉親的重要機構。首任大總理李仕撻(1839-1911年)來自金門西山前,以卓越的領導能力奠定了會館的基石。1911年,金門後浦頭的黃良檀接任總理,設立辦事處於廟宇後進,供鄉僑住宿,並稱為「金門公司」。1913年,其子黃安基繼任總理,聯合百餘位金門籍僑領向福建巡按使許世英呈請設立金門縣,終於1915年成事。1927年,會館正式向英殖民地政府註冊為「金門會館」。
金門會館最初設址於牛車水史密斯街,1970年代地段被徵收,1985年由時任主席黃祖耀主持遷入慶利路新大樓,並逐漸轉型為符合現代化管理需求的宗鄉會館。近幾年來,會館積極推動文化教育,並出版《金門先賢錄‧新加坡篇》、《極目.遠航》圖文集等書籍,以記錄與保存先民的貢獻。金門會館成立之初以促進僑民互助互利為宗旨,積極支持金門現代化建設,隨著時代變遷,其使命逐漸轉向文化保存與傳承,深植金門歷史與僑鄉情感於全球華人社群,成為金門鄉親文化延續與歷史傳承的重要象徵。
近年來會館與金門原鄉保持緊密聯繫,頻繁舉辦人文歷史講座,並多次組織返鄉尋根活動,連結世代情感、文化記憶、保存與傳承注入新活力,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橋樑。新加坡金門會館日昨由方耀明主席等共同見證簽署文物捐贈協議。方耀明主席特別感謝江柏煒教授及其團隊赴新加坡協助整理捐贈文物,為保存金門歷史文化與傳承僑鄉記憶貢獻心力,讓百年移民文物重現光芒,延續僑鄉歷史敘事。此次金門會館將捐贈的文物包括紀念牌、照片、字畫、匾額、棺屏立牌與棺屏構件等物件。
江柏煒教授也補充說明,未來,這批返鄉文物將經由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進行評鑑分級後正式入藏。透過博物館專業的修復與策展研究,這些承載百年歷史的新加坡移民文物將煥發新生,再次融入公共視野。文物背後的移民故事與歷史敘事,將透過展覽呈現於世人眼前,進一步深化金門歷史與僑鄉文化的傳承,促進更多人對華人移民文化的了解與關注。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