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鎮料羅新舊村之間聯通道路會勘 尊重民意與民情 打造兼具實用與美觀的居住環境

縣長陳福海昨日與金湖鎮長陳文顧及相關單位一同前往金湖鎮料羅村落,實地會勘道路狀況。(薛子軒攝)

縣長陳福海昨日與金湖鎮長陳文顧及相關單位一同前往金湖鎮料羅村落,實地會勘道路狀況。(薛子軒攝)
為回應地方民意並了解村莊發展需求,金門縣長陳福海昨(17)日與金湖鎮長陳文顧及相關單位一同前往金湖鎮料羅村落,實地會勘料羅新村與舊聚落之間的聯通道路狀況,針對當地居民提出的道路拓寬訴求,展開全面性檢視與討論,現場聽取民情、勘查地形,期盼在尊重地方文化與維護環境品質的前提下,研議妥適可行的改善方案。
會勘當日,針對部分村民提出希望拓寬料羅新舊村之間聯通道路的建議,鎮公所特別邀請陳縣長親自到場了解實況。該段道路目前寬度有限,部分居民因此表達改善意願,並希望藉此提升村莊對外交通便利。
對於此項建議,縣長陳福海現場表示,道路是否拓寬,應尊重整體村民意見,不應僅以少數聲音做為施政依據。他指出,據了解當地原本便有部分村民基於風水考量與防止外來干擾,刻意將道路維持為僅供行人通行的小徑,以守護社區寧靜與傳統信仰。因此他強調,鎮公所與相關規劃單位在處理此案時,應多與村民溝通,全面聆聽地方意見,並深入瞭解在地文化脈絡與風俗民情。
對於後續若達成共識而需進行道路拓寬或重整,陳縣長亦表達尊重。他進一步提醒,進行道路鋪設時,不僅要強調交通機能的提升,更應同步考量周邊整體景觀環境的改善,務求打造兼具實用與美觀的公共空間,提升整體村莊品質。
陳縣長並指出,道路設計應依據實際地形與地籍條件量身規劃,避免流於形式。他舉例說明,過去部分道路工程排水孔設置過多,並未發揮實質排水功能,反而造成公帑浪費,強調公共工程應以實用為先,「錢要花在刀口上」才是務實施政的原則。
此外,會勘過程中亦發現,因該處近年有多起新建案,常有電信或地下水管線鋪設工程,導致道路反覆開挖與修補,路面布滿補丁,觀感不佳。對此陳縣長表示,環境美觀不應僅靠事後補救,更需制度化管理。他建議,未來此類工程應由相關單位負責將路面恢復原狀,或考慮徵收修復費用,以保障村莊整體環境整潔與道路品質。
縣長陳福海特別強調,道路整修或拓寬相關工程,道路品質必須確實把關,從基礎鋪面結構到排水設計、彎道轉角等細節皆須周全考量,避免出現鋪設不實、後續維修頻繁等問題。同時,他也提醒相關單位,施工過程中應同步關注道路周遭環境的整體性,包括路旁綠化、社區景觀、標誌指引與人行動線安排等,期盼透過一次完整規劃與施作,不僅改善交通,更提升居民對生活空間的認同感與安全感,打造宜人、整潔且富有地方特色的環境。
縣長陳福海同時也關心村內新建住宅的停車空間規劃。他表示,許多新住戶購車後無固定停車位,導致道路周邊亂停車,既影響交通動線也破壞居住品質。因此,他強調日後新建案應規劃「一戶一車位」,縣府將在相關審查階段嚴格把關,確保住宅規劃與生活機能相符,為金門營造整齊有序的居住環境。
縣長陳福海表示,地方發展應在尊重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妥善規劃公共設施,透過溝通與協調,尋求最大共識,攜手打造宜居、宜行、宜人的金門村落環境。他指出,金門的鄉村發展,應融合地方歷史與文化背景,找到符合社區需求的平衡點。他表示,縣府一向支持基層建設的推動,要「適地、適度、適民」地推動,才能真正獲得地方民眾的認同與支持。他期許各鄉鎮公所及工程單位在推動基層建設時,不只是修路、鋪路,而是以人為本、以生活為重,從整體居住環境的視角出發,真正做到貼近民心、用心施政。
縣長陳福海強調,地方建設不只是硬體工程的施作,更關乎民眾的日常生活與社區的長遠發展。面對村莊發展與公共設施需求的平衡,他期許縣府與鎮公所持續與民眾保持溝通、建立信任,秉持務實、細緻的態度推動各項工程,讓每一條道路、每一項建設都成為提升金門生活品質的重要推手,共同打造更美好、更宜居的在地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