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科學也可以這麼好玩 大學教授聯手點燃學童實作熱情

發布日期:
記者: 呂肇中/綜合報導。
點閱率:431
金湖國小動手做科學臨床教學活動。(金湖國小提供)

金湖國小動手做科學臨床教學活動。(金湖國小提供)

為提升金門地區國小學童對自然科學的學習興趣與理解力,由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核定、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執行之「114年國小自然領域教學研究中心計畫」,昨?軠26?軡日前進金湖國小,辦理一場別開生面的「動手做科學」臨床教學活動。透過跨校合作與實作課程,將豐富的教學資源帶入校園,讓孩子在親身參與中探索自然的奧祕。
本次課程特別邀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周金城教授與何慧瑩教授、國立屏東大學楊志強副教授,以及國立清華大學林裕仁助理教授聯合授課。四位具備豐富教學與研究經驗的大學教授聯手,結合各校師資培育力量,攜手推動自然科學教育創新,為金門地區基層教育注入新能量。
臨床教學活動以生活化、操作性強的主題為核心設計,內容涵蓋「神奇的鋁箔紙管」、「二氧化碳溶於水的酸鹼性與化學平衡」、「光與影」等科學概念,並搭配「平衡竹筷」、「紙飛機」、「陀螺車」等趣味手作,讓學生在操作與觀察中學習,提升學習動機與成效。教室內笑聲與驚嘆聲此起彼落,學生們紛紛表示,原來科學可以這麼有趣,這比看課本有趣多了!
活動不僅引起學生熱烈參與,也吸引校內教師到場觀摩。透過與大學教授的互動交流,教師們獲得寶貴的教學策略與靈感,進一步促進教學專業的成長與轉化。計畫主持人周金城教授表示,這次前進金湖國小,是實踐「教學即研究、課堂即實驗室」理念的具體行動,不僅讓學生體驗豐富有趣的自然科學課程,也提供師資生與在地教師共同成長的平台。他強調,科學教育應從小扎根,透過具體實作與生活連結,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發現問題與提出解方,培養未來科學素養。
國北教大師培處長何慧瑩教授則指出,此次教學活動展現大學資源下沉與在地連結的可能性,是師資培育單位服務偏鄉教育、實踐教育公平的重要步驟。她表示,未來教學研究中心計畫將持續推動更多類似課程,讓科學教育不再遙不可及,而是真正走進每一所需要的學校,陪伴孩子成長。
金湖國小校長陳佩玉感謝計畫團隊帶來精緻且專業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科學知識,也讓教師能觀摩並吸取大學端的教學創意。她表示,此次活動除提升學生對自然領域的學習興趣,也促進校內外教學資源的整合,對學校整體教學與品質具有深遠的助益。
動手做科學臨床教學活動是教育部推動師資培育革新與落實素養導向教學的縮影,亦是自然科教學向下扎根、向外擴展的重要嘗試。未來,相關教學研究中心計畫將持續擴展服務範圍,強化偏鄉科教資源,讓每一位學童都有機會透過動手做、親自學的方式,開啟通往科學世界的探索之旅。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