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強降雨 各地傳淹水災情 縣府團隊盤點災變缺口 全力守護鄉親生命財產安全

縣長陳福海11日下午冒雨前往金沙鎮視察淹水情況。(薛子軒攝)

縣長陳福海11日下午冒雨前往金城鎮后豐港一帶視察淹水情況。(薛子軒攝)
受外圍環流影響,金門地區於7月10日至11日連續出現強降雨,中央氣象署對本縣發布豪雨特報,導致多處低窪地區出現積淹水情形,尤以金沙鎮與金城鎮后豐港一帶為甚。金門縣長陳福海第一時間親赴災區勘查,並責成縣府團隊全面應變、迅速處理,強調災防工作是地方責任,鄉親的生命財產安全是我們的第一優先。
金門地區11日凌晨起受氣流擾動影響,遭遇強烈降雨襲擊,至當日下午5時止,根據中央氣象署統計,金門東測站累積雨量達273.5毫米,金沙測站亦高達216毫米,各地陸續傳出積水災情,尤以地勢低窪的金沙鎮影響最為嚴重。包括官嶼段、富康農村、第八工區等農田遭遇淹水,部分高粱作物受損;環島東路福慧寺至太武社區路口、金湖鎮太湖路二段等道路也出現排水不及情形。
金沙鎮公所自凌晨2時起啟動應變機制,包括開啟金沙水庫閘門排水、調派移動式抽水機、清疏排水系統等。然而,由於雨勢過猛,抽水站附近蓄洪池容量不足,加上當天凌晨1時5分逢農曆大滿潮,抽排效率受限,導致多處農田與市區地帶仍出現積淹水現象。
縣長陳福海11日下午冒雨前往災區視察,首先聽取金沙鎮公所簡報,瞭解第一線應變作為與各地災情。他表示,極端氣候加劇帶來的挑戰已不容忽視,這次強降雨已逼近金門歷史最大紀錄,未來類似天候恐將頻繁發生,因此更應落實「超前部署」的應變思維。
陳縣長指出,此次雖感謝鎮長吳有家帶領團隊即時啟動排水作業,但公所資源有限,面對大規模災情仍需縣府與各單位通力合作。他強調,防災不是臨時抱佛腳,事前預防、災中即時應變、災後檢討改善,都是守護鄉親安全不可或缺的一環。
針對本次災情,他要求各單位檢討既有排水設施能量,並應立即啟動排水系統總體檢,特別是側溝、抽水站及滯洪池的容量與運作效率,並針對金沙抽水站周邊蓄洪池不足問題,縣府工務處與水利單位應儘速協助評估可行性並爭取中央資源改善。
縣府表示,將規劃增設滯蓄空間,並研議金沙抽水站增設專管系統,以提升抽排效率,同時考慮預降水庫水位,提前滯洪;對於金城鎮後浦市區的積水問題,也已指示檢討側溝斷面與清查是否有管線阻礙,儘速找出癥結點改善。
在視察中,陳縣長進一步指出,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縣府團隊應建立跨單位應變小組,運用氣象科技資料預判降雨量與水位趨勢,於汛期或降雨前做好抽水機部署、水閘門操作計畫、水路清疏等整備工作。同時,也應強化對低漥易淹地區的社區應變力,如籌組志工分工,提前清理水溝、樹葉與廢棄物,以免排水口堵塞。
陳縣長表示,過去已在金沙二橋區域進行抬高橋面等改善,但極端氣候變化加劇,單靠局部工程不足以因應未來災情,須從系統性、防禦性工程面檢討。他強調,災害發生時鄉鎮公所是第一線,但超出其應變能力的部分,縣府應即刻介入,提升整體應變效率,並從此次災害經驗中進一步盤點缺口、檢討改進。
此次豪雨也造成金門正值播種期的秋季高粱農損。根據縣府農林科統計,金沙鎮北八劃、斗門、官嶼等地約500公頃高粱田部分幼苗遭受淹水。實地查看後發現,生長高度約10至15公分的植株,若被淹沒恐難存活,需重新播種。由於目前仍屬播種期,農民可視情況進行補種,縣府也將依據實際損害狀況,持續研議後續農業復建計畫。
陳福海並透過臉書及各鄉鎮公所、村里幹事加強宣導,提醒民眾12日凌晨1時40分為大潮時間,若再遇強降雨,低窪區域與地下空間將面臨高風險,籲請鄉親及早應變,確保人身與財產安全。
陳縣長強調,縣府會與各鄉鎮公所密切協作,落實各項排水準備工作,包含清理水溝、檢查抽水設備、啟動閘門操作等,並持續監控氣象資訊。感謝所有第一線人員的辛勞與投入,也提醒鄉親提高警覺,避免進入積水區域,共同守護金門家園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