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鄉村事-金社區》 接過了盤山村的手 一步一步把幸福社區的路走出來

盤山社區。(蔡麗玉攝)

盤山廣濟廟。(蔡麗玉攝)

盤山社區共餐服務。(蔡麗玉攝)

盤山手作洗顏品。(盤山社區提供)

營養推廣。(盤山社區提供)
【傳承與創新同行:盤山村社區穩穩地向前走】
來到盤山社區發展協會的所在地,便能感受到村莊生活的脈動,協會鄰近村民的信仰中心—廣濟廟,不遠處又有便利商店,是居民日常逛買、聚會聊天的好去處。這裡恰好坐落於盤山村的生活核心地帶,兼顧心靈信仰與民生所需,是結合文化與便利的理想據點,成為串聯社區情感與資源的溫暖聚集處;盤山正穩穩推動進步與轉型,從長者照顧到青銀共學,從文化資產活化到聚落旅遊創生,盤山村一步步實踐「在地共好」的願景。今年三月,由於前任理事長翁明堆不幸辭世,盤山村社區發展協會歷經理事長改選,由翁品洋先生接下領導棒子,承接前任翁明堆理事長打下的穩固基礎,開啟新一階段的傳承與延續。
由現任村長翁品洋接任理事長職務,實屬社區組織韌性與凝聚力的體現。談及接任動機,翁品洋語重心長地表示:「如果不是因為前任理事長做得好,我不會輕易接下這個責任。」這句話,不只是對前人努力的肯定,也是他對社區未來的一份承諾。
儘管任期僅剩一年多,翁品洋仍堅持以穩健、務實的步伐推動社區工作,延續前任的願景。他延續既有發展脈絡,強化社區運作的內部制度與協調機制,包括健全的分工組織、群組協作機制及固定排班制度,確保社區各項服務有條不紊地持續進行。值得一提的是,現任理事長翁品洋同時兼任盤山村村長,肩負村政與社區發展的雙重職責。面對日益繁重的村務行政與居民需求,他仍選擇接下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一職,展現對地方事務的高度承擔與責任感。儘管每天行程緊湊,翁品洋仍堅持親自參與共餐、志工會議與導覽課程,並常與志工並肩作業,展現領導者以身作則的精神。他笑稱:「我不是最厲害的,但我一定盡力做到最好。」這份對社區的真心付出,也讓村民們更加團結、信賴協會的每一項決策與行動。
【社區照顧據點雙入圍,全國金點榮耀】
盤山村據點榮獲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主辦的「113年度社區金點獎」雙料入圍,入圍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團體獎「金點之星」,前任理事長翁明堆亦入圍個人獎「金點英雄」,為金門地區在全國競爭中寫下耀眼一頁。
據點服務內容多元,從每週共餐服務至延緩失能活動、定期健康講座與關懷訪視,涵蓋長者生活的各個面向。共餐會員穩定維持在80人左右,由志工輪班協助運作。志工隊長陳翠和女士與其他志工成員,透過自發組織與通訊群組協調,形成一套高效率、社區認同度高的服務模式。
金門縣社會處指出,盤山村據點的成功表現在服務量能,關鍵在於創新與在地特色的融合。來自台灣本島的照顧據點紛紛前來交流取經,透過經驗分享與理念激盪,盤山村逐步累積出屬於自己的照顧文化,反映出金門社區照顧工作整體的升級與深化。
【志工系統踏實運作,守望相助凝聚人心】
盤山村,有一張無形卻強韌的社區安全網,由一群默默付出的志工們穩穩撐起。這支規模逾百人的志工團隊,橫跨共餐服務、防暴宣導、長照支援、多元就業等層面,若再加上約50名的守望相助隊員,其力量更顯龐大。他們是社區的眼睛與耳朵,更是居民心頭的一份安定。
每天晚間八點至十點,守望相助志工會準時穿梭於村內巷道與公共場域巡邏,包括便利商店、社區廣場及鄰近校區等人潮聚集地。隨著軍方營站的逐步拆除,巡邏路線也因地制宜調整,展現社區面對變動環境的彈性與應變力。這支以男性為主力的守望相助隊,搭配由女性為主的共餐志工與長照服務者,合力打造的社區為安全與關懷網。更重要的是,盤山村的志工組織不僅僅是臨時性支援,而是一個擁有明確分工、輪值制度與交班紀錄的成熟體系。這樣的運作模式,不只是行政效率的展現,是一種社區自主管理能力的實證,為其他村落提供了值得參考的典範。然而,維護社區安全與營造友善生活空間,並非僅止於人力部署與巡邏安排。在盤山村,社區的治理哲學深植於「生活即管理」的日常實踐中,而這份哲學的推動者,正是現任社區理事長兼村長的翁品洋。
翁品洋的身影經常出現在村內街巷,他常常騎著機車,細細記錄社區各角落的樣貌。無論是街邊堆置已久的廢棄家具、被人遺忘的閒置空地,或是逐漸雜草叢生的公共區域,他總是第一時間標註下來,接著與村民、清潔隊或公所單位聯繫協調、逐一處理。這不是一時的熱忱,而是他多年來堅持不懈的實踐。
在他眼中,「社區環境治理」從來不是空談政策,而是需要持續行動與群體參與的生活態度。他深知,唯有從日常做起,讓環境保持潔淨、空間有效利用,社區的整體氛圍與居民生活品質才能同步提升。翁品洋經常透過村會、村民座談等場合,倡導垃圾分類與資源再利用的觀念,並鼓勵社區居民參與清潔日活動,建立共同維護家園的意識。他堅信,唯有從微小處著手,讓街道潔淨、空間有序,居民才會願意駐足、停留、參與,進而建構出一個真正宜居的社區。
在他的引領下,盤山村逐漸培養出一種環境共好的社區文化。許多居民主動整理自家門前的公共區域,甚至有青年志工發起「美化角落行動」,將原本荒廢的地段轉化為小型綠地或休憩空間。這些點點滴滴的改變,提升了村落的整體空間品質,深深影響居民對於「家」的認同與歸屬。
盤山村的經驗告訴我們,社區安全與環境維護,從來都不是兩條平行線。透過志工制度的縝密運作與村民參與的高度自覺,安全與宜居在此得以並行不悖。這樣的社區治理,不靠奇蹟、不靠口號,而是一種源自居民之間「守望相助、共建共享」的信念與行動。
當夜色低垂,志工們的巡邏身影在街頭閃過;當陽光乍現,清潔隊與村民一同清掃家園;盤山村,在居民心中播下環境永續與社區參與的種子。
【社區活化與文化創生:聚落小旅行啟航】
除了照顧長輩與志工系統,盤山村以創新的文化與觀光手法為社區注入新活力。在金門縣文化局主辦的社區營造系列中,盤山村社區發展協會主動提案,結合網紅打卡景點如「為什麼來金門繽紛水溝」、「高粱酒牆」、「甜心營舍」等,推廣「聚落小旅行」概念,成功吸引外地遊客注目。
這些打卡景點雖看似輕鬆趣味,背後卻藏有濃厚的地方文化意涵。例如「翁讚榮洋樓」見證村落歷史風華,而「手工麵線製作場」則串聯傳統產業的再生動能。社區導覽課程則由金門大學與金門數位機會中心協力開設,導入地方人才培育與專業知識,為社區永續經營奠定堅實根基。
【青銀共創:導覽人才與文化傳承並進】
面對青年外移趨勢與人口老化,盤山村選擇從根本培育地方導覽人才與手作講師。課程主題包括口述歷史、旅遊路線設計、文化導覽技巧與特色產業實作,例如安簽、安埔糊、菜餔、麵茶與手工麵線的製作。這些課程為青年提供實質技能,亦為社區建立起文化再生的種子。
盤山社區發展協會總顧問翁明振,長年以來投入社區服務不遺餘力,是地方上最堅實的推手之一。他所關注的,不只是社區的發展,更是每一位長者的生活品質與尊嚴。由他協助推動成立的盤山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更是金寧鄉最早設立的據點之一,堪稱地方長照服務的先行者。
多年來,據點積極配合政府政策,全面推展福利化服務,並靈活結合在地資源,善用社區內部人才,強化服務效能,也形塑出盤山特有的關懷文化。這份用心與堅持,使得據點自成立以來,在歷屆金門縣政府的考評中屢獲佳績,榮獲「績優據點」肯定,展現出地方社區在長照體系中的堅實能量與典範價值。
盤山村積極參與多元就業方案,期望引進人力協助社區事務,然而受限於預算與行政流程,仍面臨文書作業繁瑣與人員留任困難的挑戰。
盤山社區致力於推廣防暴教育,積極打造一個安全、友善、和諧的生活環境,期盼成為獲得「紫絲帶認證」的模範社區。在專家學者的輔導下,社區成員上下一心,以實際行動落實防暴理念,從根本提升居民的自我保護意識與家庭間的溝通與關係和諧。
「紫絲帶認證」象徵社區對防暴議題的高度重視與長期承諾。盤山社區以通過「紫絲帶社區一朵花」認證為首要目標,這是對社區努力的肯定,是一份象徵未來的期許,代表社區積極邁向消除家庭與社會暴力、促進尊重與友善文化的願景。
目前,盤山村已順利通過「紫絲帶認證」的第一階段「一朵花」標章,正全力朝向「兩朵花」的進階標準邁進。這項制度評量內容涵蓋高齡友善環境、防暴宣導推動、照顧服務網絡、組織治理等多元面向,對於規模不大、資源有限的盤山村而言,是一項榮耀,更是一項挑戰,是對其組織動員力與社區凝聚力的高度肯定。
未來,盤山社區將持續推動多元化的防暴宣導與教育活動,從社區到家庭,從孩童到長輩,讓防暴意識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活動設計也將持續融合專業輔導與居民參與,讓「尊重他人、保護自己」的價值深植每一個家庭,逐步落實「零暴力、真友善」的社區理想。
我們期盼,在居民齊心協力與外部專業支持的共同努力下,盤山村能持續綻放更多關懷與力量之花,成為閃耀在金門、甚至全台灣的紫絲帶典範社區。這朵象徵愛與支持的花朵,不只是外在的榮耀標誌,是一個社區自我成長、關注弱勢、實踐共好精神的最佳證明。
【未來展望:穩健發展,共築幸福社區】
未來,盤山村將繼續堅持穩健踏實的發展步伐。理事長翁品洋將延續前任規劃,進一步擴大據點服務、培育新世代導覽人才、開拓多元文化旅遊面向,讓盤山村成為結合在地關懷與文化創意的典範社區。
「讓地方故事不再只是歷史,而是現在與未來的連結。」這是盤山村社區發展協會的核心信念。透過一場場共餐、一趟趟導覽、一批批志工的堅持與付出,盤山村走出屬於自己幸福的社區。